[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六、内在自性上师(一)打坐的要求
 
{返回 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9

  六、内在自性上师

  “内在自性上师”就是自心的本性。为了证悟心的本性,禅修者必须依止一位有禅修经验和证悟体验的上师,在这位上师的亲自指导下禅修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因为没有已证悟上师指导的禅修者一般都是自己参照佛经论点而依文解义,要知道这种意识上的“了知”与真实的证悟体验在调伏烦恼的力量上是天地悬隔的,如同画上的太阳与天空中的太阳,虽同样是太阳,画上的太阳却没有太阳的功德;而且在禅修体验上,往往禅修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别人的意见也听不进去,这时候最容易堕入偏邪。而在已证悟上师指导下的禅修,依靠弟子对上师的信心与上师的加持力因缘和合,能够以心印心让弟子较不费力地直接契悟心的本性,弟子禅修过程中的体验也可以在有禅修经验的上师面前得到求证和及时纠正,这样能保证禅修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展。

  本来“心的本性”是无法用语言来传达的,更不可能以思维契入,但为了使初学者对大圆满法生起信心,同时方便暂时没有因缘得到上师亲自指导的有信心的弟子对本传承的禅修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里对大圆满的禅修方法作一个以手指月的循示。

  (禅修的方法有很多,各宗派各传承的具体要求都略有不同,修学者最好按传承而修,不要混杂。我们这里介绍的是本传承的修法,是仁波切平时关于禅修开示的一些粗浅的介绍,不能代替传法,有信心的弟子请在上师的亲自指导下禅修。)

  (一)打坐的要求

  禅修时,每一座都应包括以下前行、正行与结行的三殊胜。

  第一、座上禅修之前行

  每座的前行分为前行之准备和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备

  每次上座前,先做好所有准备,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以免打坐时不安心。然后坐下来,放下一切外缘,让心安静下来,发愿此坐或半小时或一小时或十分钟内,即使今生的父母来求见我也绝不中断此座禅修,即使自己的身肉一点一点被挖出来、折磨至死我也不不放弃前面这个誓言!这种决心可以保证我们在禅修时不被人与非人的任何违缘干扰。

  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正修包括身语意之三要点和转心厌离轮回的四种思维以及祈祷上师祈求获得四灌顶这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身语意之三要点

  身之要点毗卢七支坐:

  1、双足交叉结金刚跏趺坐(若无法双盘,暂且单盘、散盘也可以);2、双手结平等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右两拇指对齐,放在肚脐下四指宽处。两臂不能贴着两肋,留约一个拳头宽的距离。);3、身体端直如箭(伸直脊柱犹如一叠硬币);4、双肩微向后张而放松;5、颈椎略微向前弯曲(下巴微收,轻轻压住喉结);6、(口微张)舌尖自然轻抵上颚;7、目光往下看着鼻尖(或自然平视前下方虚空)。

  据说,曾经有一位罗汉在山中修行,每日以此七支坐式禅修,附近一只猴子天天跟着模仿罗汉的坐式,虽然猴子不懂修法,但以此善根,这只猴子感得了后世往生善趣的果报。可见,身的坐式非常重要,初学者一定要养成如法禅坐的好习惯,不要随随便便,自己想怎么坐就怎么坐;当然也不要太紧张,全身绷得紧紧的,只需按此毗卢七支坐式不紧不松、自然端坐就可以了。

  语之要点排除浊气:

  可以做九次,即分别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双鼻孔三次,称为排除九节佛风;或者排浊气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双鼻孔一次;或者仅由双鼻孔排浊三次。这样做的目的为了排除身语意业的浊气,这种方便法具有遣除粗大烦恼的功德(就像装干净东西之前先清洗容器一样)。

  排除九节佛风的具体做法如下(这里介绍的是亚青寺龙钦宁提传承的修法,其中的细节仁波切针对不同的人传得稍有不同,而且亚青各位上师传得也稍有不同,修法时请以上师传给自己的口传为准):

  先左手持金刚拳压置于左大腿腹股动脉处,右手结三股金刚印,以右手中指抵住右鼻孔,用口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由左鼻孔排气三次(以初缓、中快、后缓的方式,像一粒青稞两头细中间粗的形状,即最初轻柔,然后越来越用力,最后全力呼出)。并观想自他一切有情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以灰白色(即偏脏的白色)风之相排出。

  其次,右手持金刚拳压置于右大腿腹股动脉处,左手结三股金刚印,并用左手中指抵住左鼻孔,用口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由右鼻孔排气三次(观想和排气方式同上)。并观想自他一切有情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以暗红色风之相排出。

  最后,双手持金刚拳分别置于两大腿腹股动脉处,用口缓缓向内吸气,囤积在脐下,然后两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想和排气方式同上)。观想自他一切有情无始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以棕黑色风之相排出。

  每座禅修前务必仔细清楚地观想,如法地排除浊气,不要匆匆忙忙,像完成任务一样地应付。

  意之要点发菩提心:

  检查自己此座禅修的动机,扪心自问:“我此座上禅修的发心是为寻求救怖,希望减轻此世的病苦之类,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得到利益与赞叹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种发心,都应象毒药一般把它们丢弃。如果是无记念发心,就应当调整过来。下士发心是平凡老人的发心,其动机并没有入道。中士发心也属于自私希求的动机,也应避免。上士这样发心:“我现在观修暇满难得等法,以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痛苦与痛苦之因并证得圆满佛果。”这个圆满清净的发心是自己应当生起的。平时可以参考前面第三章第三节中介绍的“因果七支法”或“自他交换平等法”观修熟练,座上稍作观想即可。

  动机的调整是修持任何一个善法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以菩提心摄持的发心是殊胜的发心,它能逐渐增长我们舍己利他的慈悲心,减弱“我执”心,并且能保证自己的修行不偏离大乘法,避免堕入世间法或小乘法,使所修善法的功德发挥到最大极限。

  然后是转心厌离轮回的四种思维:

  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以生起真实的出离轮回、寻求解脱之心。这种心态将成为我们长期精进修法的动力,同时,这种观修能增强禅修过程中的专注和觉知,避免陷入昏沉和掉举。转心厌离轮回的四种思维应于座下闻思、观修纯熟(具体观修的方法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前行备忘录》中都讲得非常清楚,大家可以参考),座上稍作观想即可。《措嘉祈请答复文》中说:“每座修法前必须修好四前行(即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否则上半座时间内虽是名修行者,下半座时却很可能沦为一个世间俗子。”

  最后是祈祷上师并领受四灌顶:

  (请参照本章第五节——正修上师瑜伽)

  以上这些打座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不要急着盲目安住,省略这些前行。有正确发心及对上师、对法强烈信心的如法正行,即使每天只是坚持五分钟、十分钟,也会成为走上正确解脱道的资粮,并且使出离心、菩提心、信心、智慧、禅定力日益增上。忽略前行的盲目安住很容易堕入偏道,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证悟。

  第二、座上禅修之正行

  按照传承的要求,初学者每次打坐时间不要太长,打坐次数多一点。

  要在保证质量的状态中禅修,因为初学者如果打坐时间太长,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昏沉(心识内收,陷入迷惑)和掉举(心识追随六根外散),或者安住在无记的状态,达不到预期的禅修效果,而且这种在无正念的状态中耗时间的坏习惯非常不利于禅修见解的进展。

  禅修时要调整眼睛的看式和呼吸。

  眼睛自然地向下看着自己的鼻尖或者平视前下方虚空。如果睁眼太大或一直盯着外境,容易眼花流泪,心容易外散,妄想多;眼闭太小,容易内收昏沉。微开双唇,用口均匀、缓慢、细长地呼吸,这样妄念会越来越少,容易安住;而口张太大或用鼻子呼吸妄想会很多。昏沉或妄想不是太强的时候,可以缓慢吸长气,屏气片刻,再以“呵”音慢慢呼长气,如此反复,再安住,这是本传承中一种很善巧的调整禅修的方法。

  禅修时还要掌握三个要点(即三不动摇):

  身不动稳如大山:因为身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妄念渐息,禅定自然现前。身心保持自然,不紧不松,身体太紧了妄念会很多,而且容易胸闷头痛,陷入昏沉;太松了又容易跟着外面的声色跑,跟着妄想跑;保持身心不紧不松,容易进入轻安的自然状态。

  五根不动清如大海,意识不动净如虚空(根据禅修见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安立方法)。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本传承初学者禅修的一些方法:

  一般初学禅修者出离心、对解脱道的信心还不是很稳定,打坐的时候妄念很多,心静不下来,这时候可以通过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等共同外前行;或者观想皈依境、祈祷上师、持咒而修上师瑜伽法;或者专注于自己修窍诀时所观修的物体等,用各种方便法使心安定下来,然后自然松缓地安住在当下清明无念的状态(这只是针对初学者的一种方便,不要误以为是究竟的见解),待粗大妄念或昏沉生起时,又用上面介绍的各种方便法使心清明而专注,然后又自然地安住下来,就这样交替修持,这是一种止观交修的方法。起初掉举和昏沉多的时候,观修或念诵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安住的时间短一些,随着掉举昏沉的减少,观修念诵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安住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

  一般刚学打坐的人,有时候会感觉烦恼强大得坐不下去,妄念像温泉一样不停地冒出来,或者昏沉多得不得了,一打坐昏沉就上来了,这是禅修的自然过程,不要在昏沉和妄念势力强大的时候放弃,保持耐心,按上面止观交修的方法如理如法地坚持坐下去,配合持风、打坐时间短点、打坐次数多点等各种方便法来调整,慢慢地,妄念就不会那么强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慢慢禅修就会变得自然轻安了。

  至于修学窍诀法或上师相应法的禅修者,随着禅修见解的不断

  增上,调伏禅修过程中昏沉和掉举的方便法也不同,但这些需要具

  德上师的亲自指导。

  以上禅修过程中身心调整的要点是不紧不松,这需要在实修的体会中自己掌握分寸,长时间调整。禅修中所有这些调心的正确修法都可以纳入五根不动和意识不动中,这是根据自己禅修见解的不断进展而安立的。

  第三、座上禅修的结行

  禅修结束时,把自己此座禅修的功德及自己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所积累的一切功德、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无漏的善根和一切众生有漏的善根,为了令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因并证得圆满的正觉佛果而回向,心里想着:“三世诸佛以及自己的大恩根本上师以三轮体空圆满清净地回向,我也这样回向”(这叫随顺回向,是殊胜的回向;对于已经认识心的本性的禅修者可以安住在回向的人、回向的功德、回向本身三者空无自性的状态中作回向,这叫真实回向,是最殊胜的回向。),并且念诵正规的回向文。

  回向后不要站起来就跑了,而应该反思一下整个入座修法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修得好而生傲慢心,或是因为修得不好而生懈怠心。如果有,则应好好忏悔。如果没有,就祈祷发愿鼓励自己,继续精勤修持。

  然后,于尽力护持刚才座上禅修的状态中慢慢起身下座,开始日常活动。

  初学者如理如法地按修法的次第从四出离心、皈依发心、上师瑜伽等修法入手,以上面止观交修的方式修持,并将禅修过程中的体验融合到座下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心态会逐渐从过去对世间的贪执自然地转向解脱道,出离心、菩提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等修持善法的功德会自然增上,世间禅定的功夫也会明显增上。传承祖师纽西龙多仁波切说:“虽然仅依前行修法欲成就标准的寂止会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却完全可以修成欲心一境。”即使我们达不到欲心一境的寂止,最起码内心粗大的烦恼也会明显减少。在这基础上再修学龙钦宁提或龙萨两大实修传承的窍诀法,或者修持上师相应法,这样才能逐渐使自己的根机与法相应。

  初学禅修者要特别注意,不要看到书上说执著是轮回的根源,修行就是要断除执著而认为禅修时观想、观察、念诵等这些修法都只不过是另一种执著而长时间直接安住在清净无念的状态中,这种盲目的安住会导致很多过失(后面“禅修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中有讲到),实际上这只是安住在无记的状态。由于既不作善业也不作恶业的见解使得自己没有热情去行持积资净障的各种有为善法,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注意细致地取舍因果,严持戒律,使得内心的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行持正道的功德无法生起,禅修的见解无法增上,这说明自己的修法已经修偏了。

  为了保证自己的禅修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进展,禅修者应该按传承的要求次第修学,不要自作聪明地把各种自认为好的法混在一起,凭自己的感觉去禅修,这很重要。


{返回 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六、内在自性上师(二)禅修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五、正修上师瑜伽
 光明之旅 第四章 守护誓言 三、失坏誓言的补救措施(一)过失可以补救..
 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六、内在自性上师(四)长时间精进修持..
 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一、内外上师相应法的关联
 光明之旅 慈成加参仁波切 修学传承简介
 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四、祈祷上师加持
 光明之旅 第四章 守护誓言 三、失坏誓言的补救措施(三)过失清净之相..
 8、涅槃
 光明之旅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二、四出离心修法(二)生命无常..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光明之旅 第二章 纯正的出离心 二、四出离心修法(四)轮回痛苦-地狱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如何明集谛?[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彻悟禅师语录·卷首 彻悟大师行略[栏目:彻悟禅师]
 答问[栏目:莲池大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经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栏目:界定法师]
 168.荒年割稻与民食 Reaping rice during a barren year and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波斯匿王的故事[栏目:觉性的故事]
 再印四十二章经讲录序[栏目:太虚法师]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难:触事无心[栏目:证严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八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