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幸福怎么追求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7

我们就是有贪欲、有瞋恨这两个根本烦恼就使我们愚痴了、内心黑暗了,愚痴的表达就是不明白自己的价值取向、不明白善恶是非的标准,像无头的苍蝇不知道自己走向什么地方,他也想追求幸福,但是他不知道追求幸福怎么追求,整个的就迷惑颠倒。所以一个人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何为三皈依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对一个佛弟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入门的条件。为什么呢?当我们听闻到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当我们了解三界轮回的痛苦,我们就把了生脱死、成就佛果作为一个生命的目标,但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呢?如果不能依靠法界常住的佛、法、僧力量的加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很难解决轮回问题,很难解决圆成佛果的问题。别说凡夫众生,就是登地菩萨在修行圆满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也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为什么要希望三宝的护念加持呢?有一个比喻,就好像一条鱼,这条鱼有很多鱼子,不是所有的鱼子都能成活小鱼的,常常很多的鱼子都会烂坏。成活小鱼的鱼子一定是这个鱼母在念它。母鱼不念子,子就会烂坏;佛如果不念众生,众生的菩提心就发不起来,发了也会退转。所以一个凡夫众生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离开了三宝的加持,他一定会中途怀疑退转的。由这个因缘,我们一定要受持三皈依。没有作三皈依你都不具备一个佛教徒的资格,作了三皈依我们才获得了一个三宝的加持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非常明晰的感知到,从远古到现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文明,非常重视孝道,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我们中国十三经其中就有一部《孝经》,孔子把它张扬为古圣先贤的至德要道,天之经,地之义。能够行孝道的人可以感通神灵,光於四海。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百行孝为先。有孝就能移孝作忠,忠孝一体。有孝,这个扩大,不仅是老吾老而且以及人之老,不仅孝养自己的父母而且孝养天下所有的老人。这就展开了他的心量,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种博施济众的仁爱精神,也就是孝的展开。

一般的人比较小看信愿,而常常看重功夫。功夫也是要的,但这里是在信愿的前提之下,再来谈功夫的。我们具足信愿,然后一定要在功夫上下够,来落实我们的信愿,来增上我们的信愿,信愿行三资粮就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信愿行三资粮就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本,就是我们踏上弥陀大愿船的船票。

修净业三福是修福德,福和慧有个转化,有个辩证关系,你的福德修得厚了,这个福德就会转化为智慧,这个智慧一现前你就会产生信心。


{返回 大安法师·微教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为什么会不讲道德?
下一篇:人为什么会瞋恨?
 至诚恳切
 念佛的目的是什么?
 礼佛降伏我慢
 幸福怎么追求
 忏悔
 转凡成圣
 厌离娑婆
 在家里,父母就是两尊佛
 怎么样才算有智慧?
 随喜、赞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喜降甘露--二〇〇四年结夏安居戒七略记(释普果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大般若经》300-400[栏目:五部大论专集·现证庄严论·参考]
 既然世间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为什么单单佛教徒的快乐、成佛的快乐是永恒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48.如何学习[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如是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相应47经 难提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八五)[栏目:杂阿含经]
 去掉轮回的习气的方法,只有佛法吗?[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爱己伤己[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印光大师舍利记[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