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善导大师思想研讨
 
{返回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8
善导大师思想研讨
 
编者按:
  近代以来,弥漫着一股否定因果的道德虚无主义思潮,尼采“上帝死了”的呐喊在现代存在主义哲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人文思潮中得到回应。价值的多元化、道德标准的模糊令现代人的思想陷入茫然,行为失范势所难免。陀斯妥耶夫斯基针对这一根本问题,借助小说主人公的口发问:“如果神不存在的话,那么做什么都可以了,一切都可被允许。”这句话将现代人类的内在困境深刻地点示出来。既然善恶不一定有报,死后不复受刑,为何不用尽心机与手段,争名夺利,痛快享乐今世呢?于是贪瞋痴三毒恶念滔滔,行为肆无忌惮,致令有着悠久文明的礼义之邦,在人文道德方面,滑入每况愈下的颓境;时至今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此道德颓势,印祖开具了一剂良方:张扬因果报应之事理,建构内心道德调控系统(慎独自律)。居今之世,欲得人心淳厚,长治久安,纵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一切圣贤,复出于世,亦不能舍却因果报应之道,另有他法。周安士居士常云:“人人明因果,则天下大治;人人昧因果,则天下大乱。”足见改善世道人心的根本在因果报应理念的建立与实施。彻悟祖师阐释因果与心性的内在关联:“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唯谈心性,则中下根机不能受益;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然因果、心性,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因果二字实为弘扬佛法之要道。
  三世善恶因果原理不仅在改善世道人心上内具深远价值,而且是成就净业修持的强大动力。净宗初祖远公大师奉行净土法门,即是基于对神识不灭、三世因果、轮回报应之笃信,莲社123名莲友的精神支柱亦是基于三世因果而升华的理念:念佛求生净土乃超越生死轮回的捷径。当我们明白凭自己难以摆脱轮回的险路,就会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理念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先决前提。现代净业行人继承远公大师的这一理念,对自己的修持无疑具有警策与催化的效用。
  近代以来,对于净土宗的诠释,出现了一些类似“恶人正机说”等观点。由于这种观点常以“专依善导”的面貌出现,不仅是对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断章取义与曲解,并且还会导致对佛教因果法则的否定。这些邪说,不仅会误导净业行人,进而或会对世道人心产生负面影响,吾辈净业同仁当深自警觉。

{返回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研究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善导大师的实际修持谈起(释本昌)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善导大师思想研讨
 善导大师著作简介(隆盎)
 如何在净土法门弘扬中兼顾自他二力(道颜)
 从善导大师的实际修持谈起(释本昌)
 楷定古今 立言立行—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浅说(释延续)
 论净土法门的超越性与包容性(演刚居士)
 “要弘二门”是伪命题(释大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见性成佛 第十三天[栏目:如本法师]
 修行何处不道场?──若得心静 处处皆静[栏目:宽运法师]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不行放救戒[栏目:慧僧法师]
 琉璃大法‧灵验殊胜‧随心满愿[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D 925经乃为八种德经,此经重点叙述良马八德及比丘八德。[栏目:界定法师]
 为什么菩萨和二乘同样见性,菩萨证人法二空,而二乘人只证人空?是不是因为所知障的覆蔽?[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Six Kinds of Loneliness[栏目:Pema Chodron]
 中台禅寺八十五年度春节僧众精进禅七 85.2.28─85.3.6[栏目:惟觉法语]
 归来[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消业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