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自我,离苦得乐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2

  认识自我,离苦得乐

  大三班:释法光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又是一年的春天到;时光荏再,这已是我在法门寺的第二个春天,走在这初春的校园里,枝头上的木兰花时而怒放,时而凋零。还有的已经落满地正等着化作春泥。用心静静聆听这一幕春的交响曲,心中不免有几分怅然若失。生命是如此的美好,然而又是那么的短暂。谁也逃不过从幼年到老年,从活力四射到步履蹒跚,这就是人生的无常吗?有人不仅会问,人的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幸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理由和目标,但是最终还是跳不出这个生死轮回的迷宫。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与慈悲之心,换言之,众生皆有一颗‘自利利他’的佛心。然而,众生心皆执着于一个‘我’,进而颠倒迷惘,认假为真,沉沦于生死苦海,不能自拨。佛陀的本意是让每一个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能够去认识那个真正的自我。其实,这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说难,是因为每个人自打从娘胎里的那一天,就和自己这个肉身打交道,熟悉到不分彼此,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从执迷中走出来确实很难;说容易,只因那个‘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就是那个真正的我。只因执着才那么难,只要放下当念即能转烦恼为菩提,转智慧为涅槃。众生在执着与迷茫中度过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不知生死疲劳,妄自为真。生命之初赋予我们的善与恶,在轮回中交织着,最终在善与恶交织的荆棘丛中受尽无量的苦。

  智人以苦为舟,以智慧为浆去推动生命之舟,让自己渡过苦海。离苦的同时又念念不忘苦难中的众生,并且发愿去拯救他们;愚人却只是一时之乐,忘却享乐之后的苦,愚人之所以为愚人,是因为看不清生命的本质: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无常无我,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就是发现人人具有的这个完美的、圆满的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他说法四十九年的教言,就是指导我们破除迷执,去假存真的方法,其目的即是让每个众生体悟自身本具的清净自性。只有佛陀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寿命的长短,而是在于是否具足慈悲与智慧的品质,进而超越生命的内涵,创造生命的真爱与喜悦。只有亦步亦趋地依着佛陀的教法去实践,终究会让这颗布满尘垢的心豁然明朗,在幽静中放出清净的智慧光芒,让一切众生感受那份慈爱与安详。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院里的春天
下一篇: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什么团团转,只因绳未断
 恭敬僧宝的意义
 持五戒的现实意义
 樱花之少年
 再续禅缘
 笑对人生
 成佛之路,众生是缘
 浅谈出家不久的沙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认识苦受
 平凡,一个小和尚的心态告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老实念佛 完善平安[栏目:仁焕法师]
 遵循自然[栏目:贤崇法师]
 听讲五教仪拾零[栏目:太虚法师]
 贩卖佛法的问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隐峦[栏目:僧诗句集]
 佛教人生观 六、断欲不淫了生死[栏目:妙莲法师]
 No Ajahn Chah《063》[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法华经品题略解—授记品第六[栏目:张秉全居士]
 怕鬼[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传 第二十章 降伏魔军与魔女[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