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立身行道,行道在心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48

  立身行道,行道在心

  ——本一班:释天因

  本周的《四十二章经》已经上完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章是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译文:佛陀说:“沙门修行学道,不要像给蒙住了眼睛转圈的磨牛一样,虽然身体在行道,但心地没有下功夫行道。心道如果行了,何必另外再用行道啊?”——“行道在心”

  从个人修学来讲,无非是戒定慧三学。从戒的本意而言,它是美德,是善的品性,能使我们避免痛苦,熄灭烦恼。本来有佛制的戒,我们的身心就已经能得到很好的规范,可如今那似乎没了那么强大的约束力了。学院今年加强了管理,规范了各种制度,它也是符合于“戒”的精神,然而从现在同学的心态来看,有几人不是那被绑在石磨上的“磨牛”呢?

  身虽行道,心道不行。佛法讲究心,一切唯心造。心态没有调整,仅仅只是出于对制度的畏惧,对处分处罚的恐慌,如此只是被动地、被迫地、不得不地去按着规矩走,虽然行为得到了纠正,但是内心的思想认识、观念并没有改变。长期的行为观念不统一,心和身会很痛苦。

  所以佛说“行道在心”,一个有道心的人,自动自发、自觉;一个认识到烦恼,认识到过患,并知道如何对治的人,不会随顺习气,沉迷于烦恼而不能自拔。我们一味地从行为上去纠正,虽见效快,却非治本。

  一个懒惰懈怠的人,看见领导带头干活,他只会碍于面子跟着干,而不会发自内心真正的随喜。一个人为什么不爱上殿,为什么总会迟到,为什么对法产生不了好乐心,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现象,内心是什么导致的,如何去转变他的内在的东西,变成自觉自发的一个人,这应该是佛教个人修学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重点,也即三学之慧学。

  如果心道不能,身道行得再好,那都是像一个人长得很庄严,而他却是个傻子!

  我想不论是个人修学,还是学校团体的发展,它都是这同一个道理吧。一个人没有了“慧”是傻子,一个团体没有了“慧”就是空壳子。

  践行佛法的核心精神及灵魂,即是“行道在心”。

  **************************

  法师评语:

  依法喻事,寓意深刻。

  身心行道,法自庄严。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亲近善知识,你做好准备了吗?
下一篇:平凡,一个小和尚的心态告白
 该想的问题
 心是生命无尽的积累
 戒律不是枷锁
 回归自然,观照本性
 凡夫学佛,当具“慧眼”
 僧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命自我造”
 无处不在
 念死无常
 本四班学僧义祥师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学僧的发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动机[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入菩萨行论 第十四讲(第5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放下执着超越我相[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很想施食但是不会念咒,这样能达到目的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五十偈集[栏目:长老偈]
 003 庞居士语录[栏目:04 语录]
 为什么要出家?[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栏目:慧净法师]
 大悲咒句解 13、酰唎摩诃皤哆沙咩[栏目:大悲咒句解]
 在轻松愉快之中获得福慧功德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