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立身行道,行道在心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80

  立身行道,行道在心

  ——本一班:释天因

  本周的《四十二章经》已经上完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章是第四十章【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译文:佛陀说:“沙门修行学道,不要像给蒙住了眼睛转圈的磨牛一样,虽然身体在行道,但心地没有下功夫行道。心道如果行了,何必另外再用行道啊?”——“行道在心”

  从个人修学来讲,无非是戒定慧三学。从戒的本意而言,它是美德,是善的品性,能使我们避免痛苦,熄灭烦恼。本来有佛制的戒,我们的身心就已经能得到很好的规范,可如今那似乎没了那么强大的约束力了。学院今年加强了管理,规范了各种制度,它也是符合于“戒”的精神,然而从现在同学的心态来看,有几人不是那被绑在石磨上的“磨牛”呢?

  身虽行道,心道不行。佛法讲究心,一切唯心造。心态没有调整,仅仅只是出于对制度的畏惧,对处分处罚的恐慌,如此只是被动地、被迫地、不得不地去按着规矩走,虽然行为得到了纠正,但是内心的思想认识、观念并没有改变。长期的行为观念不统一,心和身会很痛苦。

  所以佛说“行道在心”,一个有道心的人,自动自发、自觉;一个认识到烦恼,认识到过患,并知道如何对治的人,不会随顺习气,沉迷于烦恼而不能自拔。我们一味地从行为上去纠正,虽见效快,却非治本。

  一个懒惰懈怠的人,看见领导带头干活,他只会碍于面子跟着干,而不会发自内心真正的随喜。一个人为什么不爱上殿,为什么总会迟到,为什么对法产生不了好乐心,这些都只是表面的现象,内心是什么导致的,如何去转变他的内在的东西,变成自觉自发的一个人,这应该是佛教个人修学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重点,也即三学之慧学。

  如果心道不能,身道行得再好,那都是像一个人长得很庄严,而他却是个傻子!

  我想不论是个人修学,还是学校团体的发展,它都是这同一个道理吧。一个人没有了“慧”是傻子,一个团体没有了“慧”就是空壳子。

  践行佛法的核心精神及灵魂,即是“行道在心”。

  **************************

  法师评语:

  依法喻事,寓意深刻。

  身心行道,法自庄严。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亲近善知识,你做好准备了吗?
下一篇:平凡,一个小和尚的心态告白
 反省自己
 骷髅啊,我的朋友
 请君常念弥陀号
 自古无不死之人
 修学《瑜伽师地论》想到的感悟
 识破人生颠倒错,迷途知返凭般若
 忏悔的力量
 四月初八浴佛节小记
 请发菩提心
 怖心难生,善心难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理要顿悟,事需渐修[栏目:万行法师]
 劳力之辨[栏目:白云禅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七五)[栏目:杂阿含经]
 爱欲要淡化放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七、认清我们的娑婆世界[栏目:陈义孝居士]
 自觉手册 Manual of Self-Awareness 后言 Epilogue[栏目:自觉手册 Manual of Self-Awareness]
 世亲(Vasubandhu 约4或5世纪)[栏目:古印度佛教人物]
 圣者不诤[栏目:慧光法师]
 《百论》的空观立场及其对外道诸派的破斥(戒斌、知远)[栏目:三论宗文集]
 佛教文化的现在与未来[栏目:吴立民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