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有人说,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4

  问:有人说,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

  答: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何为宗教?何为教育?在佛教看来,宗教二字是分开诠释的。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称为教,教法所出之源称为宗。永明延寿大师云:“举一心为宗。”故佛教常称宗门教下。宗门指传佛心印、教外别传之禅门;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的教宗,诸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故知宗教一词涵盖一代时教全体的义蕴。

  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将佛教所习用的“宗教”一词作为英文religion的译语,表达对超自然事物的畏怖与不安,并进而专指团体性与组织性信仰、教义、礼仪之体系。其中分为多神教、一神教、泛神论等。如是考辨,作为佛教徒宜从宗教原有的义理来理解、接纳。

  释尊以大悲愿力示现娑婆八相成道,一代时教之终极目标,无非令吾辈浪子就路还家,永脱轮回,悉成佛果。这是佛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本质内涵。而教育一词,广义来说,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更多属于世间法的范畴。那么,佛教有着世间道德教育的内容,然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终极关怀,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世间的本怀。所以,不能将佛教的宗教内蕴与世间教育等量齐观。佛教是一门崇高而圣洁的宗教,提升生命,完善道德,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吾人能闻信佛教,当生稀有难遭之想,而那类将宗教视为迷信者,是不足与语的。

  冀诸同仁明辨之!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具足信愿吗?望法师开示。
下一篇: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路历程。
 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大量流通,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系?..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才能有效地去除妄念?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怎么忆佛?
 自力、他力如何理解?
 不能担忧功夫未成而影响往生
 学佛人应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烦恼不断,意恶重重,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栏目:程叔彪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1[栏目:照光法师]
 04-088《福德智慧经典》辑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七十七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Part One 11. Siddhartha is Eager to Know the Great..[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假爱、错爱与真爱[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CHAPTER 10 Right Action (Samma-kammanta)[栏目:The Buddha's Ancient Path]
 79.问曰:生身菩萨贪惜未除故,割截甚痛,是则为难,得无生法忍菩萨,如化人所作,割截无痛,有何恩分?[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格萨尔王传 第35回 诛达泽取珊瑚珍宝守碣日委阿达娜姆[栏目:格萨尔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