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I 第45经(觉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5

  第四十五经(觉经):

  本经所讲的问题似乎更深了一步,因为它涉及到了“无明”这一本源性问题。我们在前面的经典中,反复地见到佛陀谈到愚痴凡夫以五阴为实我实有的颠倒知见。那么众生为什么会生起这些颠倒知见呢?我们若往上进一步溯源,便发涉及到十二因缘的起始点(相对而言),即“无明”。无明为一切烦恼的根本所在,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得的。但是究竟什么叫无明,唯识学家们的说法也是各有不同。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无明,应该是宿世烦恼的累积总称。但是这些无明是如何累积形成,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而且,这个无明是如何跨越三世的?而且,我们人身一旦失去后,它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存在的?这些都是十分抽象的话题,光靠几句话是远远说不清楚的。

  很多自称为大乘的佛教信徒对于十二因缘几乎不屑一顾,声称这是小乘罗汉所学的法门,大乘菩萨不会理会这些。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无知之见。十二因缘如果一一细究起来,简直如同天书一般,其深奥难懂常人难以领悟的。比如说无明,促使无明产生、累积并发挥作用的原动力是什么?也就是说,意识运动的最原始动因在何处?我们所有的善恶种子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而蓄藏的,当因缘成熟时,它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凡此问题,如果对佛法没有精湛深入的研习,根本是不知所云。用大乘佛教的话讲,这个靠我们去“悟”。然而,有时候,纵然我们“悟”上个千百年,也未必能悟出个名堂来,更不用说靠什么“顿悟”了。有时候,“顿悟”也只是讲阶段(层阶)的,那种“顿悟成佛”之类的话,绝不可信。我们见到释迦佛夜睹明星而“顿悟”,然而殊不知佛陀不知道为了此次“顿悟”刻苦修习了多少大劫,他是靠累劫的不断艰苦修行而换来了今世的“顿悟”。我们若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层而去妄谈什么“顿悟”,岂不是投机钻营、懒散成性之辈乎?

  佛陀在此经中,谈到了我们受到无明的无情驱使,而“见色为我、异我、我在识、识在我”、“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正因为这个“不舍”,便使得诸根不舍之情增长,“诸根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处,愚痴无闻凡夫起若乐觉,从触入处起”。这里的“触”,共分为六触。所谓六触,就是我们六根与六尘相接触后,所产生六种不同的认知。而我们产生的这六种认知基本上都是颠倒的,并没有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种错误知见覆盖面很大,遍满三界——意界、法界、无明界。结果,它们导致了我们产生了种种颠倒的知觉,即所谓的“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凡些等等,都是因无明而引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六触六处,“舍离无明而生明”,则这些颠倒知觉便不复产生。因此,解决的根本目标是无明,而解决的途径,则需要通过六触六入。至于如何解决,则涉及的范围又太大了,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09.11.3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L 第50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D 第106经(阿那律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A 1325经:本经叙述一位比丘舍戒还俗而为..
 漫说《杂阿含》(卷八)~N 第223~225经(断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L 1194经~1196经:本经叙述大梵天..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H 1155经叙述一位叫“违义”的婆罗门,..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参话头[栏目:妙祥法师]
 第一章 总论 (梵呗赞诵用的法器)[栏目:佛教的法器]
 精进不起来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六讲[栏目:大安法师]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二[栏目:龙树菩萨]
 中国式奔命[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初观心时[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出家以前的悉达多[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四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九四、《佛教圣经》序[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