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L 第76经(欲贪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15

  第七十六经(欲贪经):

  本经主要叙述五阴为无常、苦、无我等事。其中要义,在前述经文中均有所体现,不再详述。

  第七十七经(生经):

  本经叙述应对于色等五阴断除贪欲,就叫做五阴之断。该经很短小,主要经文:

  “当断色欲贪,欲贪断已,则色断;色断已,得断知;得断知已,则根本断。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如是受、想、行、识欲贪断乃至未来世不复更生。”

  经文中作了一个譬喻,即“截多罗树”之喻。多罗树属棕榈科乔木,又称作岸树、高竦树。该树盛产于印度、缅甸、锡兰、马来群岛及热带非洲。树高七十余尺,花大而白,果熟即赤,状若石榴。此树的树叶呈扇状,叶面平滑坚实,可书写经文。以此叶书经的经文,我们称之为贝叶经。《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恭建那补罗国》对此叶记述为:“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多罗树有一个特点,即如经中所言,“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就是说多罗树的树头一旦被折断,则不再生芽,故而诸经时常以此来譬喻比丘犯波罗夷(断头罪)重罪,会带来严重后果(诸如断慧根,甚至无法忏悔罪业)。

  第七十八经、七十九经(生经):

  在第七十八经中,主要叙述五阴生起之处,则苦病于此处处生;五阴灭处,即老、死息没处。“若色起、住、出,则苦于此起,病于此住,老、死于此出;受、想、行、识亦如是说”;“若色灭、息、没,苦于此灭,病于此息,老、死于此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第七十九经则叙述过去、未来与现在诸色(五阴),皆为无常。如果多闻圣弟子如此观察,对于诸阴不顾、不欣、厌离,则会获得无上的寂静。“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无现在色者,多闻圣弟子不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以有现在色故,多闻圣弟子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顺便说一下,在第七十九经中,我们看到了过去、未来与现在诸色(五阴)皆为无常的观点。这种观点其实并不神秘,它是对当前诸色无常的进一步合理推演。我们再进行联想一下,既然五阴无常,即无常为苦空、无我,而无我即为般若实相。如果我们将这些层面的东西搞清楚了,那么对于《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的观点就很容易理解。其实佛经并不是深不可测,佛陀在讲经说法的四十余年(有二说,一为四十五,一为四十九)间,由于来往于诸大小国度之间,因此所针对的说法对象也是千差万别。如果世尊说法是老是套用恒定不变的模式,那么只能说一部分能理解,一部分则根本是不知所云。为了让所有的佛法听闻者不仅听得明白,而且易于接受,佛陀必须采取“对机说法”的权巧模式。这种对机说法的模式,在《法华经》中将其描述了三车,即羊车、鹿车和牛车。此外,对于最高等级的说法(妙法),该经中将其譬喻为“大白牛车”。据《法华经·譬喻品》载:有一位长者,其诸子于火宅内嬉戏,不觉危险将至,长者乃以方便诱引,告诉诸子门外分别有羊车、鹿车、牛车可供游戏。诸子闻之,争相出宅,至门外,向长者索车。尔时,长者赐诸子等一大白牛车。所谓羊车,指的是声闻罗汉,只管自己,不顾他人;所谓鹿车,则比喻乐独善寂的缘觉(辟支佛),他们主要是为自己着想,时而照顾他人;所谓牛车,则是喻修六度万行的菩萨位,欲度迷人出于三界,而不欲自出,如牛之荷负,安忍普运一切。至于大白牛乘,则指的是佛陀普济一切,其车所载众生无数,含摄三车。

  对于三车或四车之喻,诸疏家历来有着不同注解。首先声明,我对《妙法莲华经》没有认真仔细地读诵过,因此并不是很熟悉。我私下里想,无论羊车牛车,作为了种度人工具,其实也就是度生多寡之分,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比如说,拥有驾牛车的本领,对于如何驾羊车,料想也是十分地在行;而虽然只拥有驾羊车的雕虫小技,但是在关键时刻,也能确保自己本人性命之无虞。只要能活着从三界火宅中跑出来,以后自然还会拥有驾鹿车牛车的机会。儒家所谓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实对于佛家的修行,也是十分地补益。太平盛世时,出家人似乎可以出来为社会民众多做点事;而倘若遇着兵荒马乱或生灵涂炭之时,能够把自己的麻烦事做好,已是万幸。成就佛道自然是旷苦美事,然成佛并非坦途。如果我们连起码的为人处世都是乱七八糟,整天利欲熏心,心胸跟针眼似的,又有何资格奢谈什么三车四车?

  每当我跟着大众一起唱诵《三宝歌》时,总是心潮澎湃:“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这词讲得多好啊!我时常想,三界既为火宅,我们当下最要紧的,乃是以逃出火宅,使自己不被“众苦煎迫”为要务。如何出离呢?豪言壮语似乎无法解决,烧香拜佛似乎也不能圆满功德。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还是从阿含经中找到了答案,即从最基本的五阴开始入手。兹以四句颂概括之——

  识得五阴苦空时,生起厌离悟无常。若从四双八辈起,便是究竟妙法堂!

  (2010年1月1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M 第80经(法印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K 第73经(重担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H 第70经(实觉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J 1005经:本经是佛陀回答天人的四个问..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P 484经(跋陀罗经):本经是阿难与跋陀罗..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B 第285经(佛缚经):本经属于佛陀忆述性..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E 909经为调马经。有一位调马聚落落主(..
 漫说《杂阿含》(卷九)~E 第235经(近住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D 586经(利剑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1136经:在此经中,佛陀以摩诃迦叶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93.问曰:以何事故,说四无所畏?[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法空恩师讲《广论》111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虚空最宽容[栏目:超然法师]
 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三皈五戒暨在家菩萨戒--讲戒开示)[栏目:宽运法师]
 8 糖饼[栏目:石头路滑]
 从佛教的观点看遗传基因工程[栏目:高永霄居士]
 当我看到有的出家人行为不如法的时候,我还要恭敬他吗?[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修行笔记下册(海涛法师编著)[栏目:生命手册系列]
 The Gift of Dhamma[栏目:S.N. Goenka]
 一匹马一丈布一碗奶[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