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经(长身经):
本经叙述长身婆罗门设祭祀大会,欲行杀生。佛说杀生罪业深重,并说贪嗔痴等过患。
九十三经主要阐述佛陀对于杀生的观点,即主张护生,反对杀生。本经的故事情节较长,也有大段的对话,在经义方面并没有过多地深入阐述,因此我在这里不作过多的描述。经中主要情节大致如下:
在前文我已经说过,婆罗门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祭祀万能”。在祭祀之中,为了表示对于天帝、梵天的忠诚,自然会选择祭杀一些诸如牛、羊、猪之类的生灵。在祭祀大会举行之时,自然要邀请很多人来参加。有一位名叫长身的婆罗门,就拟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祭祀法会。但是这位长身婆罗门较少邪知邪见,他对佛陀也比较尊敬。或许他对祭祀杀生也存有一定的顾虑,担心罪业加身,于是他就向居止于祇园精舍中的佛陀,请教有关祭祀方面的法节、祭品以及仪礼诸事。
佛陀问明来意之后,便对长身婆罗门说:“或有一邪盛(祭祀)大会主行施行福而生于罪,为三刀剑之所刻削,得不善果报。何等三?谓身刀剑、口刀剑、意刀剑。”
所谓身刀剑,就是说举行祭祀的人,亲手杀取各种弱小动物的性命;所谓口刀剑,就是在言语上有杀生或教他人杀生的表现;所谓意杀生,就是在思惟意念方面,产生杀生的念头。此三种杀生之业,犹如刀剑一般,对人对己均没有好处,可谓自害害他。
佛陀还进一步宣说了婆罗门当供养三种火,当断三种火。
(一)供养三种火:根本火、居家火、福田火
“然婆罗门当勤供养三火,随时恭敬,礼拜奉事,施其安乐。何等为三?一者根本,二者居家,三者福田。”
1、根本火:
“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养父母,令得安乐,是名根本火。何故名根本?若善男子从彼而生,所谓父母,故谓根本”。就是说对于父母,要行孝道,将之列为“根本之火”。
2、居家火:“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给妻子、宗亲、眷属、仆使、佣客,随时给与,恭敬施安,是名家火。何故名家?其善男子处于居家,乐则同乐,苦则同苦,在所为作皆相顺从,故名为家。”此处所讲的就是如何处理家庭亲眷、亲朋邻里之间的关系问题,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3、福田火:“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劳,如法所得,奉事供养诸沙门、婆罗门——善能调伏众贪、恚、痴者,如是等沙门、婆罗门,建立福田,崇向增进,乐分乐报,未来生天,是名福田火。何故名田?为世福田,谓为应供,是故名田。”
(二)断三种火:贪、嗔、痴三火
“婆罗门!今善男子先所供养三火应断令灭。何等为三?谓贪欲火、嗔恚火、愚痴火。所以者何?若贪火不断不灭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现法得罪,后世得罪,现法后世得罪,缘彼而生心法忧苦;恚火、痴火亦复如是。婆罗门!若善男子事积薪火,随时辛苦,随时然,随时灭火因缘受苦。”
至于经中的其他故事情节,由于与经义没有太大的关联,故而略去不谈。
最后啰嗦一句。从佛教发展史的角度讲,在四阿含之中,《杂阿含经》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比如说到了部派佛教时期,各派基本上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对阿含经的各种经句义理进行阐发演绎,因此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比如说被誉为大乘宗师的龙树大师的《大智度论》,如果细细读来,论中实质上就是对阿含经的理解和发挥。尤其在《杂阿含经》中,有时佛陀在随机教导弟子们时,就只说了一两句话。可是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两句话,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有时从字面上理解,似乎还勉强过得去;但是若展开来探讨和思惟,却宛若步入迷宫,使我们真正地领悟到佛法的精深与伟大!所以,我今后的文章逐渐立足于对于经文义理的探讨与思寻,至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故事情节,就大致略去不谈。衷心盼望着有更多的道友,利用工作之余,与我一道来研读阿含。如果一门心思地深入进去,相信大家会真正地体悟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高妙玄义。(元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