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经(结经):
本经所谈的,即何为“结”?“我今当说结所系法及结法。”
1、结所系法:“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结所系法。”
2、结法:“谓欲贪,是名结法。”
第240经(取经):
本经所谈为“所取法”与“取法”:
1、所取法:“眼色、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所取法。”
2、取法:“谓欲贪,是名取法。”
第241经(烧热经):
本经主要叙述虽以烧经我铜筹烧目,也不可取于色相,不可取随形好,因为取随于色相色形,便会堕入恶趣。
有一段时间,佛陀居止于毗舍离国的猕猴池不远处的重阁讲堂。在一次开示中,佛陀讲到了六入的过患。他对比丘们开示道:
1、“愚痴无闻凡夫,比丘!宁以火烧热铜筹,以烧其目,令其炽燃,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所以者何?取于色相,取随形好故,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此处所讲的是眼识与色相之间的关系。
2、“愚痴无闻凡夫宁烧铁锥,以钻其耳,不以耳识取其声相,取随声好。所以者何?耳识取声相,取随声好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此处所讲的是耳识与声相之间的关系。
3、“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鼻,不以鼻识取于香相,取随香好。所以者何?以取香相,取随香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此处是讲鼻识与香相之间的关系。
4、“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利刀断截其舌,不以舌识取于味相,取随味好。所以者何?以取味相,随味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这里是介绍舌识与味相二者的关系。
5、“愚痴无闻凡夫宁以刚铁利枪以刺其身,不以身识取于触相及随触好。所以者何?以取触相及随触好故,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此处是讲身识与触相之间的关系。
上面介绍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与色、声、香、味、触(五境)之间的关系时,佛陀重点讲到了由于“分别”(即“取”)而带来的无穷过患。如果我们取执于外境,那还不如把自己的五根给彻底地废弃掉,即宁可断鼻、截舌、烧目、刺身、钻耳,也不可取于诸相。由此我们可知,如果对于外境(当然也有内境)产生了执取之心,便引起怎样的严重恶果,即“身坏命终,堕恶趣中,如沉铁丸”,再也没有翻身出离的那一天。
接下来佛陀继续开示道:
“诸比丘!睡眠者是愚痴活、是痴命,无利,无福。然诸比丘宁当睡眠,不于彼色而起觉想(妄想思惟);若起觉想者,必生缠缚诤讼,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我今宁以炽然铁枪以贯其目,不以眼识取于色相,堕三恶趣,长夜受苦。”
喜欢睡懒觉好不好?肯定不好——我这个人就喜欢睡懒觉,贪欲望重。睡眠被称作“五盖”之一,之所以被称作“盖”,就是它对于我们的修行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作用。佛陀在这里称睡眠者乃“是愚痴活”、“是痴命”,其“无利”且“无福”,可谓一无是处。但是睡眠与“于彼色起觉想”相比较,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们一旦“于彼色起觉想”,就会带来无尽的烦恼。而且,这种烦恼不光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它还会给大家造成鸡犬不宁,即“必生缠缚诤讼”,且“能令多众起于非义,不能饶益安乐天人”,最终“堕三恶趣,长夜受苦”。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第一,要“观身无常”,三受皆苦,皆为无常有为之法,为“心缘生法”。
第二,“我当不眠,亦不起觉想”;对于所起诸受,亦生起厌离之心,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做到“不受后有”。(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