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G 第265经(泡沫经):本经以种种譬喻,说明五阴无有实体,无有坚实之故。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8

  第265经(泡沫经):

  本经以种种譬喻,说明五阴无有实体,无有坚实之故。

  我们知道,佛陀擅于各种生动贴切的譬喻,从正面或侧面来说明佛教甚深的义理。本经中共使用了五个譬喻,它们分别是:聚沫之喻、水泡之喻、海市蜃楼之喻、芭蕉之喻、幻师之喻。下面分别来简述此五个譬喻:

  1、聚沫之喻:“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随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

  2、水泡之喻:“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灭,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无坚实故。”

  3、海市蜃楼之喻:“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盛中时,野马流动,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马无坚实固。”

  3、芭蕉之喻:“譬如明目士夫求坚固材,执持利斧,入于山林,见大芭蕉树,臃直长大,即伐其根,斩截其峰,叶叶次剥,都无坚实,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无坚实故。”

  4、幻师之喻:“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头,幻作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有智明士夫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以彼幻无坚实故。”

  佛陀用此五个譬喻,其喻意也十分清楚,即以此来说明五阴(色、受、想、行、识)是虚幻不实的,其自性皆为“空”:“如是诸所有色(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五阴)无坚实故。”

  关于此五个譬喻,在佛教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佛陀也不止一次地加以譬喻。在后面的偈语中,佛陀对其所述的经文作了很好的概括总结,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

  诸识法如幻,目种姓尊说。周匝谛思惟,正念善观察;

  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于此苦阴身,大智分别说;

  离于三法者,身为成弃物。寿暖及诸识,离此余身分,

  永弃丘冢间,如木无识想。此身常如是,幻伪诱愚夫;

  如杀如毒刺,无有坚固者。比丘勤修习,观察此阴身,

  昼夜常专精,正智系念住;有为行长息,永得清凉处。(5月25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H 第266经(无知经):本经主要是从对五受阴如实而知的角度,来阐述应如何脱离无明的遮覆,从而获得解脱。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F 第264经(小土抟经):佛陀以小土抟为喻,从而说明五阴无常、无我,且皆不可得的道理。
 漫说《杂阿含》(卷十)~L 第271经(低舍经):本经叙述低舍比丘修梵..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A 一、持斋经(202)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H 1234经:本经主要阐述佛陀的祭祀观。..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B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C 二、裸形梵志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C 佛陀住世时的有常与无常等学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D 1297经:在本经中,天子以偈问佛..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经:本经叙述无欲远胜于得欲。..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A 第273经(手声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G 第438经(众生界经):本经叙述众生界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命就是生命[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中华民国国民道德与佛教[栏目:太虚法师]
 吉祥之词[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缘起偈[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人身难得[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百法明门论表解[栏目:慧律法师]
 大龟王(佛陀本生故事)The Giant Turtle[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