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B 第274经(弃舍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29

  第274经(弃舍经):

  佛陀在本经中,开门见山地对弟子们说:“非汝有者,当尽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就是说,如果不是归我们所有的,就应该统统将它们舍弃。为什么要舍弃?因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根本不是为我们所左右,比如说金银财宝、名誉地位等等,归根结底都不是为我们所有,而更多的时候,其表现为与我们甚至毫不相干。

  我们在前面的经典中曾经看到,佛陀曾以祇园中的树木为喻,指出树木非我们所有,我们不必去执着树的所有权。在本经中佛陀便就这个问题,说得更为直白:“诸比丘!于意云何?于此祇桓中,诸草木枝叶,有人持去,汝等颇有念言:此诸物是我所,彼人何故辄持去?”如果此时我们产生了“此诸物(草木枝叶)是我所”的想法,说明我们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放下”,离“尽弃舍”还有相当的距离。面对佛陀的提问,在座的弟子们都很爽快地答道“不也,世尊”,让人感觉到他们的思想觉悟真是很高——不过反过来说,这似乎有点不过于高妙。举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人家中富有殷实,经常为盗贼所惦记。有一天深夜,有个小偷光顾此富宅,蹑手蹑脚地走至富者家的卧室。而此富者此时早有察觉,但是他对于小偷的光顾故作全然不知,鼾声依旧。直至盗贼将值钱的家当悉数席卷而去,他躺于床榻仍是纹丝不动,第二天一大早还是该干嘛便干嘛。天明时家人见钱物被偷,便质问他昨晚怎么睡得如此死沉?倘若此时他淡定自若,慨而言之:“此乃身外之物,要之何用?再说,这些钱财根本就不归我所有,我为何那么在意?”若佛弟子有此胸襟,便乃真佛子也!然而现实情形似乎又远非如此。

  我们常将“舍得”二字置于嘴畔,并诠释得八面玲珑,所谓“有舍才有得”、“有舍必有得”,“舍此而得彼”、“舍小而得大”、“舍妄得真”、“舍凡得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舍得”二字是否真如此解尚需考究,然所谓舍“此”而得“彼”,还是有所企求、有所期盼。佛陀真实的教法是:天下万物皆非我所有,即无一物为我所有;既无一物,又有何物可“舍”?因此世尊说,我们需要深入的观察,“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此这般才能做到“于诸世间都无所取”,这便是佛法真诠所在。所谓“舍得”之说,囊概权释也。(6月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5经(难陀经):本经主要传述佛陀赞叹难陀所具有的种种功德。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A 第273经(手声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F 1030经~1032经重点是佛陀及阿难..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H 第446经、448经(偈经):本经以偈颂..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A 一、天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经叙述佛在黑暗雨夜中经行..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2 修习念身的十八种功德
 漫说《中阿含》(卷十五)~B 二、转轮王经
 漫说《长阿含》(卷七)~A 一、弊宿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小不二[栏目:禅话禅画]
 修行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做到自净其意?[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如何实践“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月亮用她的明亮陪伴地球的孤独[栏目:心静自然禅]
 二六 输那[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