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5

  第299经(缘起法经):

  本经阐述缘起法的来源。

  在上面的文章中,佛已经就缘起法本身的缘起向我们作了说明。而本经则说得更清楚:

  有异比丘向佛陀请教:“谓缘起法为世尊作?为余人作耶?”这里的“作”,我们可以现解为“发明”、“创造”来理解。

  佛陀给予了否定性的回答:“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就是说,缘起法既不是佛陀的专利,也不是其他人的专利,它本来就是存在的。“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无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如来的出现,都不影响缘起法的自然存在,因为它在法界是常住的,它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

  这样说,能不能说缘起法与佛陀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显然不能这么说。佛陀说:“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闻发显示。”佛陀在告诉我们,他成就正觉的先决条件之一,便是“自觉此法”:首先,他真正觉悟了十二因缘法的道理,也就是事物之间彼此依存、互生互灭的内在联系;其次,佛陀不仅觉悟了事物之间有缘起关系,同时也帮助我们掌握并开启生死之门的密钥。比如说,从生至死,从死至生,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们游荡于生与死的反复洪流之中,它们的源头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截断这个洪流?佛陀伟大之处,在此处得到了真正的体现。第三,佛陀对缘起法的奥义,是一种“自觉”行为,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去参究此中的玄机。佛陀通过精勤参悟,终于把世间的本质特征参悟透彻。第四,不仅如此,佛陀还是一种“觉他”行为,他把缘起法的真谛,毫无保留地向他世人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佛陀常常自譬说,他不会效法“拳师”,因为每拳师们都会向徒弟们留有“绝招”,佛陀决不会那样做。如果弟子们闻到了缘起之法,不去如实做如实冥思,其责任在于弟子们不精进的缘故,与佛陀没有半点关系。

  那么缘起法的真义在何处?“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具体而言,就是“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这便是互“起”;“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这便是互“灭”。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十二因缘中以“无明”为始,以“老死”为终,二者结合为一个生命轮回过程,是十分精辟的。(6月2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M 第300经(他经): 本经是对“法”之来源进行探讨。这里的“法”,是指缘起之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二)~K 第298经(法说义说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N 1347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述说三昧之法味..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B 第274经(弃舍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K 第331经(顾念经)、332经(覆念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F 第291经(触经):佛陀询问弟子们对于“..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
 漫说《杂阿含》(卷三)~N 第81经(富兰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F 第769经叙述婆罗门的“世乘”与佛陀的..
 漫说《杂阿含》(卷四)~J 第98经(耕田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L 1009经叙述佛为天子演说“心”的作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十一度母赞 第六课[栏目:二十一度母赞讲记·索达吉堪布]
 摄大乘论卷中[栏目:无著菩萨]
 穿越和当下——临床对话过程中正念的运用(徐钧)[栏目:佛教心理学]
 过去业要承受 现在业要谨慎[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种植善念 净化心灵[栏目:慧语禅心]
 正授行法的两个基础[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常住三世净妙法身法界体性智摩诃毗卢遮那如来[栏目:唐密祖师]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九章 调伏外道大自在[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正行和助行[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七九 骚音本生谭[栏目:第一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