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D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6

  第372经(颇求那经):

  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

  佛陀有次对诸比丘谈到了“四食”,他说:“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此时有一位比丘叫颇求那,坐在佛后为佛陀执扇,他听完世尊的说法后,便问了一句:“世尊!谁食此识?”——到底是谁,在食此识呢?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颇求那在没有领会佛陀说法意图的前提下,运用了逻辑推理来请教佛陀的说法。颇求那的逻辑是:既然有四种食可以“资益”众生,那么这四种食,又究竟为哪些众生所食用?比如说,粗抟食的食用对象有哪些,识食的食用对象又有哪些?

  佛陀一听,指出了颇求那的错误:“我不言有食识者,我若言有食识者,汝应作是问。我说识是食,汝应问言:何因缘故有识食?我则答言: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

  佛陀的这段话说的很清楚:他并没有说有“以识为食”之人。佛陀所讲的是“识是食”,即以“识”作为自己的生存状态,以“识”作为他们滋养生命延续的媒介。此时,作为问者的颇求那应作如是问:“是什么因缘,而有识食呢?”佛陀便回答说:“能招感未来之有(生存方式),使其相续而生生不断。正因为有了‘有’,才会有六入处;有了六入处,便产生了‘触’。”此处所讲的,便是因缘所生法的众生生死轮回法则。

  但是从经文上看,颇求那似乎并未听明白佛陀的要义,他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为谁触?”——到底谁为之‘触’呢?

  “为谁受?”——到底谁为之‘受’呢?

  “为谁爱?”——到底谁为之‘爱’呢?

  “为谁取?”——到底谁为之‘取’呢?

  “为谁有?”——到底谁为之‘有’呢?

  佛陀讲的是十二因缘,而颇求那却追问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根本让人无法回答。比如说我们谈轮回,如果我们一个劲地追问“谁在轮回?”那样的话就很难回答,因为这些问题根本说不清楚,无法回答。

  我们将佛陀的话进行综合,便可得出十二因缘的完整表述:

  因四食故,能招未来有,令相续生;有有故有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触缘故有受,受缘爱;缘受故有爱,爱缘取;爱缘故有取,取缘有;缘取故缘有有,能招当来有触生是名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旭是纯大苦聚生。(顺缘)相反,若六入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集灭。(逆缘)如果进一步上推,便是“有”——生命存在。我们的生命靠什么而存在?是靠“食”(无论是哪一种食),这就要我们既要看到“食”的长处(资养色身),更要认识到“食”的过患,即如果过于贪求于食,便无法生起厌离心,最终于无法摆脱忧悲恼苦。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大致如此。(8月9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E 第373经(子肉经):本经重点阐述观察四食的过患。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B 佛陀对于“见不可见”的探究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A 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A 940经以草木为喻,941经为土丸粒为..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A 《杂阿含》的二十七卷重点讲五盖与七觉支..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D 661~663经(二力经):此三经主要..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B 二、八念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B 第457经(说经):本经叙述缘于界之上中..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J 第452、453经、454经:本三经叙述..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A 一、林经(上、下)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王骧陆居士全集 印心精舍释名 印心精舍图释[栏目:王骧陆居士]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十[栏目:法师法语格言]
 原子弹归爱好和平的科学家保管[栏目:太虚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七九)[栏目:杂阿含经]
 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有何区别?[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X. The Way.[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人生不老少年心[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18.谁比较厉害[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第十二届夏令营 三皈五戒开示[栏目:净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