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外面下了一场雪,自己有两只鞋,另外一人没有鞋子,自己脱下一只鞋给他,两人都有一只脚不冷。这就是愿菩提心的自他平等。要以知母、念恩、报恩的次第去熏修自他平等。
要在自己相续中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关键在于知母、念恩、报恩的熏修。让菩提心日日增上,必须修习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
悲所缘的对境是承受痛苦的一切众生,行相意乐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喜所缘的对境是具备安乐的众生,行相意乐是他们已经具备安乐,要对他们的安乐生起欢喜,若他们得到的是暂时的安乐,要希望他们得到究竟的安乐。
舍的所缘境是自己生起贪心的父母、生起嗔心的怨敌。舍弃了贪、嗔、痴,生起利他、平等的心念,称为意乐。慈所缘的对境是不具备安乐的众生,行相意乐是愿一切众生具备安乐。
在前方虚空中观想具有十万花瓣的莲花中,有一日月垫,垫上坐着自己的根本上师,面相为上师,但本体与莲花生大师、龙萨娘波、阿弥陀佛等无二无别,具大悲、智慧、救度一切众生之力,这一切都要现量出现在自己前方。祈祷上师加持融入自相续,祈祷上师加持自心行于法,法行于正道,消除行道惑,幻化显智慧。
身要:最好是双盘,若无法做到双盘,单盘也可以。入坐时要做到不紧不松。双手于脐下四指处结定印;背部端直如箭;双臂不能贴住身体两侧,放松往前垂直而下;头略低,微压喉结;眼视鼻尖处虚空;嘴微张,口呼吸;舌尖抵住上腭。身直则脉直,脉直则气直,气直则心堪能,心堪能则不顺迷乱、妄念漂泊。
愿菩提心要依修习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而生起;行菩提心依修习六度而生起。愿菩提心:发愿为一切众生修持正法。行菩提心:为一切众生得到究竟的佛果,而行持六度万行。
修行人的密魔就是我执。通过修行四无量心的方便能让安住更加清明、稳定,直至证悟无我的智慧。
三智慧是指:闻慧、思慧和修慧。熏修菩提心要以四无量心的方便来修,因此,首先应该听闻四无量心的修法,这就是闻慧;之后是思维四无量心,这属于思慧;以观察修安住修交替而修就是修慧。
慈、悲、喜、舍的修法次第:先修舍无量心,若没有舍无量心,则慈、悲、喜就无法无量。
无量是指意乐广大、不可思议。与梵住是有区别的,四无量心要“无量”,而不是“有量”。四梵住与四无量心的区别: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家人生起慈、悲、喜、舍,此为有量的,不是无量的,称为四梵住,因为生起了这样的善心便得往生梵天。但这不是四无量心。
愿众生远离痛苦之因,恒具安乐佛果之因,此为慈心。比如屠宰场的牲畜正在受苦,为了让他们远离这种痛苦,用自己的钱财或其他方法,使他们远离痛苦。此行为具备慈心和悲心,称为慈悲之心。
愿众生远离痛苦之因和痛苦之果,称为悲心。比如待宰杀的牲畜,到了屠场后就有被宰杀的痛苦。愿他们远离前世造恶业所造下的痛苦之因,愿它们从此远离惨遭屠宰的厄运——痛苦之果,如是生起就是悲心。
若没有断除我执就会有很多戏论,而我执一旦断除也就没有了戏论。通过菩提心的熏修可以断除我执而灭除戏论。
我们在修菩提心的时候,应当先修世俗菩提心,而在修习世俗菩提心之后,自然于相续就会生起胜义菩提心。如颂中曰:“无上胜乘捷道精要法,修习爱他胜己菩提心,为证愿行胜义菩提心,即从今日随行作依止。”也就是说从即日起,应以世俗菩提心的熏习来成办胜义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