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F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理,即“自护”与“他护”之间的关系。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2

  第619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有益的真理,即“自护”与“他护”之间的关系。佛陀首先给大家叙述了一个过去世的一则故事:有一位“缘幢伎师”(竹竿特技表演者),大约是用一根粗壮的竹竿上,放着一把椅子,再让人坐在椅子上,伎师“肩上竖幢”,也就是将坐着人的椅子顶上伎师的肩上,沿街进行现场表演,以博取大家的一些金钱赏识。这位伎师对他的弟子说:“汝等于幢上下向护我,我亦护汝,迭相护持,游行嬉戏,多得财利。”就是竿上和竿下师徒之间都相互照应着,免得大家有个什么闪失。伎师弟子中有一位并不赞同师付的意见,他说“不如所言,但当各各自爱护,游行嬉戏,多得财利,身得无为安隐而下”,意思是说从事这项高危险的杂技,最要归的并不是大家相互关照,而是要自己关照好自己,只要自己用心专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相反,如果自己用心不专,反倒把心思放到如何去关照对方上面,不但关照不了别人,就是自身也难保,更遑论其他?这位弟子的话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当然得到了师傅的高度赞许,“如汝所言,各自爱护”。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另外一方面,即护己与护他之间并不矛盾,护己就是等于护他,而护他也同样是等于护己。“己自护即是护他,他自护亦是护己”。用现在的一句话叫,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先把自家的事情料理干净了,才谈得上为大家更好的料理事务,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并不能将眼光老是盯着人家,而要好好地打量一下自己。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洁身自好,都能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一个持戒严谨的好教徒,这本身不就是对社会、对佛教最好的贡献么?所以作为比丘,“心自亲近,修习随护作证”是十分必要的,这就叫“自护护他”;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对所有的人都十分友好,视一切众生为未来佛、将来的菩萨,“满眼皆圣人”,这就叫“护他自护”。无论是自护还是他护,都要从最基本的四念处入手。

  佛陀在620经也同样阐述了这一立场,即自境界与他境界之间的关系。佛陀在这里主要教诫比丘在外出乞食时,要树立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观念,即乞食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滋养色身用于熏习,此外毫无益处。如果我们在乞食时对于世间的种种色相好声产生了迷恋,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对于世间那些貌似美好的东西,我们要时刻保持着警惕。比如“猎师以黐胶涂其草上”,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如果染著于它们,就要吃亏上当。要像那些聪明的猿猴那样,对黐胶“远避而去”,而愚痴的猿猴则出于好奇或贪于黐胶,结果头脚均被牢牢地胶住,最终被猎师“即以杖贯,担负而去”。作为外出行乞的托钵比丘,如果“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眼见色已,则生染著”的话,结果就是“内根外境被五缚已,随魔所欲”,就是被魔王波旬所支配差遣,再也由不得自己作主。所以对于比丘而言,善护其身、善守根门是何等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一次体悟到佛陀反复重申的“身身观念住,受、心、法法观念住”的深刻寓意。(1.1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G 621经是阿难向佛陀请教:对于年少比丘应给予何种教诫?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譬喻,来阐述比丘应守住四念处而远离五欲的境界。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A 一、行欲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P 1265经~1266经:此二经阐述佛教..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F 第291经(触经):佛陀询问弟子们对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E 第427~429经:此三经的重点,是有关..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I 894经叙述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处。..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D 三、世记经·转轮圣王品
 漫说《长阿含》(卷二)~D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漫说《长阿含》(卷十)~A 一、三聚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四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有无皆无碍[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如何见道?[栏目:万行法语]
 八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秦孟潇)[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三讲 不要为梦境所转[栏目:净慧法师]
 中国佛教史略前言[栏目:佛教史略]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07-014菩萨十大愿与六大誓[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Sutra of the Merit and Virtue of the Past Vows of ..[栏目:佛教经典·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Sutras · Bilingual Reading]
 慈悲境中悟真谛[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