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返回 欲海回狂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34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问:《普门品》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色使人迷惑,佛令人觉悟。以觉悟破除迷惑,就像用灯光照破黑暗一样,无可置疑。孔子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正是这样的吗?

  问:梦里所见到的天榜,其名次与最后的结果往往出奇的吻合,因此没什么好怀疑的。但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字,天上也一定有与人间不同的天书。梦中的人若以凡眼就能认得,难道天上反而会使用人间的文字吗?
  答:梦中见到的天榜,都是由自心感应而显现出来的。自心中只有自己所认识的字,并没有天上的文字,所以见到的也都是自己能认识的字。就像梦中听到鬼神说话,南方人梦中说的是南方口音,北方人梦中说的是北方口音。

  问:夫妻关系恩爱的人,下一世还会成为夫妻吗?
  答:夫妻之间的情分,如同水上聚在一起的浮萍,林中栖息一处的鸟儿,缘分到了就聚首,缘分尽了便分离。

  问:过去世中有很深的缘分,所以今生才成为夫妻。今生既然已经成为夫妻,彼此的缘分就会更深,为什么下一世反而不能再相聚呢?
  答:两个人在下一世能保证都得人身吗?即使都得人身,能保证彼此年龄相当、福分相同、地域相近,一个是男,一个是女吗?

  问:欲界的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越是往上,福德就越深厚,欲念也就越轻淡。道理虽然是如此,但谁能见到呢?
  答:天界的福德深浅与欲念轻重的关系,从人世间就可以得到验证。只要观察一下那些清心寡欲的人安享厚福,而沉迷女色的人必遭奇祸,其中的道理自然就能明白。如果必须亲眼见到才相信,那也未免太愚痴了。

  问:欲界六天的欲念,虽然从下到上越来越轻微,不知是否还会因此而堕落?
  答:只要有欲念,没有不堕落的。正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说:“欲界天最大的束缚,没什么比得上女色。女人把天人牢牢捆住,将他们带入三恶道。”

  问:阿罗汉应化来到凡间,也有妻子儿女,为什么他们却不受业报?
  答:一切罪业都是由心所造,阿罗汉已经断除了凡夫的情欲,种种烦恼根本就没有落脚之处。就好像首饰、衣裙,天天都穿戴在女人身上,却从来没有恋慕女人的想法,首饰、衣裙难道会有罪业吗?

  问:一些修炼仙术的人,使用采阴补阳的方法,说是可以长生不老,这可信吗?
  答:神仙虽然仍在七趣之中,未能出离生死轮回,然而若非身心清净,解脱淫欲的缠缚,就不可能登上神仙的阶位。岂有纵情于淫秽之中,反而却能长生不老?今生蛊惑人心,来生必下地狱,便是这些人的下场。

  问:男女交合之事,与长生不老之术,二者确实像寒冰与燃烧的火炭一样彼此不能相容。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杨贵妃差点使唐王朝覆灭,怎么死去以后却成了神仙?
  答:有谁见她成了神仙呢?即使由于过去所修积的福德而流转到神仙道中,等福报享尽也必定会堕入恶道。古德曾说:“饶汝作仙人,恰似守尸鬼。”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呢?

  问:白居易《长恨歌》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固然是前人的想象和寄托。但东汉时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二仙女,应邀在山中停留半年。牛郎与织女在天宫中约定再次相会的日期。这些又怎么解释?
  答:这都是从前的文人在记载各种逸闻琐事的稗史中妄自杜撰的故事。欲界六天的欲念清淡,与世间人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若像稗史中所说的那样,又与轻浮浅薄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差别?后人以讹传讹,调侃仙女,冒犯天孙,所造下的口业无量无边。
-------------------------------
  【注】 天孙,天帝的孙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返回 欲海回狂白话解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下一篇: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因果析疑类(八问八答)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杂问防淫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四觉观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塾师(共二则,一法、一戒)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一卷 法戒录 劝遇难者(共三则,二法、一戒)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虫寓观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三卷 决疑论 恶道缘由类(十问十答)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经要门
 欲海回狂白话解第二卷 受持篇 胎狱观
 内典字义译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俱舍论释 第一品 分别界[栏目:俱舍论释]
 信心是达成心愿不可缺少的要素[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菩萨优婆塞戒经》对重戒轻戒如何称为?[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三量[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栏目:真正的快乐]
 慧远大师《三报论》讲记节录[栏目:大安法师]
 常怀欢喜心获得生命真正快乐的源泉[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生活在感恩的天地间(慧心)[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静思语 Jing-Si Aphorism[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悟·看出希望来 第四章 生活的展现[栏目:郑石岩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