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我们讲了很多遍上师瑜伽,在讲善巧运用的时候,已经把成熟口诀法的所有修学集中到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之中。我们知道,修行期间妄念起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妄念粗大,有时候妄念细微,有时候没有什么妄念。作为修行者必须要知道,妄念很粗大的时候该如何对治,妄念稍微细一点的时候该如何对治,完全没有妄念的时候该如何安住等,这就是善巧运用。
我们在讲三乘教法的时候讲过,小乘教法对治烦恼的方法是断除,大乘教法为转变,密宗为运用。作为密宗的修行者,我们应该反躬自问,在对治烦恼的时候,我们是断除?转变?还是运用?由于密宗见解很高的原因,在没有达到体用一如之前,很难运用烦恼。但即使不能运用烦恼,对于对治烦恼的一系列过程,我们都得通达,不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世间有这样的俗语:“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们在平常修行期间,是否也这么想——不管断除、转变还是运用,只要能对治烦恼,就是好的对治法?
我们在讲解《显密之差异》期间,显宗成办解脱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密宗短短一生即可成办解脱,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主要源于方便与殊胜方便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把所有一切方便都交杂在一起对治烦恼,烦恼可能被调伏,但能否达到即生成就的预期,可就不一定了。比如我们要到某个地方旅游,按照大步行走的速度,一分钟可以到达,但如果你认为只要朝目的地的方向行走就可以了,不必保持这样的速度,而改用小步走,我想一分钟可能到达不了,甚至需要十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同样的道理,运用无上窍诀大圆满殊胜方便一生可以成办解脱,但若掺杂其他方便,虽然可以对治烦恼,但是能否一生成办解脱,可就难说了。
为了圆满我们即生成就的追求,我们必须通达调伏烦恼的一系列过程,并把所有的窍诀法都运用在对治烦恼之上。修行期间遇到任何疑问,都应及时在导师面前提问。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好的弟子,无论闻思还是修行,都有很好的经验,和这些金刚道友一起探讨,也是很好的。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达修行方便并善巧运用,最终获得成就的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