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佛法需要创新吗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3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佛法需要创新吗

  【修持一切正法时,需如理取舍而行持。】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而做取舍。与贪嗔痴烦恼交杂在一起的一切法,都称之为非法,无论口中念诵、身做礼拜,还是在幽静山林舍事专修,所做一切没有丝毫之功德。若能远离贪嗔痴烦恼,契合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一切行持都称之为正法。所以应该依此如理取舍而行持。

  有时候我们无意中难免有这样的观念,只要自己认为是善的行为,就应该是正法。但凡夫的思维变化无常,依据个人的标准和喜好,很难抉择什么是正法,所以我们时时都在讲解,能否称之为正法,要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作为依据。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就是正法;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即便你自认为多么殊胜,都称之为非法。

  现今很多人认为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法,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但这完全是不懂佛法导致的过失。往昔我在亚青寺初次给汉族弟子讲法期间,也遇到过类似的说法。有一天我在某位居士前得到一本《六中阴教授》,当时由于我的汉语不太好,所以我用汉文版《六中阴教授》与藏文版对照着阅读,便于理解汉语。结果发现,汉文版《六中阴教授》与藏文版有很大出入——有些藏文版的内容在汉文版中没有,而有些藏文版没有的内容却在汉文版中出现。需知,《六中阴教授》是藏传佛教大伏藏师事业洲取出的伏藏品,汉文译本应该与藏文原版完全一致才对。针对我的这个疑问,那位居士说:“这就是人间佛法。古老的思想当然也有很多好的成分,但白云苍狗,世事沧桑,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古老的思想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现代人把他们认为好的思想保留下来,不好的地方用现代思想进行了武装,这就是汉文版《六中阴教授》与原版不同的原因。这是一种创新。”

  当时我想,《六中阴教授》完全是超越思维范畴的智慧流露,不是依靠思维推理出来的,即便当今时代的人思维多么丰富,自认为智慧多么高尚,但只要在思维范畴之中,变化就永久没有尽头。今天最好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是最坏的,今天认为正确的做法,明天可能就是错误的。思维范畴之中,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创新也在情理之中。但用思维去推理、揣摩历代传承祖师超越思维之境界,是永远无法企及的,自然也谈不上创新。

  所谓超越思维,讲解的是心的本性,他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言语之见解。为了让后一代弟子更好地理解这种见解,历代传承祖师用词句进行了诠释。我们现前站在思维的立场上,将它定义为最圆满的境界。但真实的境界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完全无法用思维、语言来推理。所以要记住,我们依教奉行,要依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不能自以为是地“搞创新”。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九)世间禅定不能成办解脱的根本原因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一)闻法六度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四)修行必须细致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一)依教奉行而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六)应时时处处忆念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一)殊胜的大圆满法离不开精进实修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六)第七识分别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七) 珍惜人身 精进修学祖师教言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十)时时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五)如何理解加持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三)修行路上的应避免的两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栏目:林崇安教授]
 怎样会成就[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八十七年度传授如来三坛大戒戒会上堂法语 八十七年十一月八日[栏目:惟觉法语]
 和解源自慈悲[栏目:太阳我的心]
 佛教戒律与道德[栏目:杨曾文教授]
 正信的宗教[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地神[栏目:宣化上人]
 解脱之门 一、道次第、修心类 5、三十七菩萨行[栏目:解脱之门]
 妄想与鼻息的因果关系,不知谁因谁果?[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唐 石钟发光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