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1
圣者言教 第九课(四)共同外前行必须纳入心相续

  我们这次传讲《圣者言教》,目的就是让所有弟子都能更深入地理解修学理趣,尽量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当然,《圣者言教》不仅是前行教言,里面还有很多正行部分,因为龙萨派的前行是以基道果而讲解的,在讲解基的时候,已经关系到很深奥的见解,下面我们还会继续传讲。在行道中会讲解共同与不共同之法,当然这里主要讲解共同教言。

  我们在座的很多弟子可能都在修加行。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必须完成五加行以后,才能开始修学正行。加行还要分为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观念,仅仅共同外前行四厌离法,就要闭关百日修行。这些修行方法,在堪布昂琼著述的《前行备忘录》中,讲解得非常圆满。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如今我们在修行中,并没有百日闭关修行共同外前行,这样难道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吗?”实际上是这样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说,按照传统修法,共同外前行必须百日实修。但是由于时代变化,环境和诸多条件不允许的缘故,从昌根阿瑞仁波切开始,把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契合到一起修学。但要记住,这种修学方式,绝不是轻视共同外前行,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在平常的修行过程中,应该把共同外前行当做一切修法之重点,初学者甚至可以把它当做最了义的见解做修行。

  书面上了解四厌离法,我相信并不困难。从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无论是导师们传讲还是自己平常阅读教言,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一些,但为何现在还要反复讲解四厌离法呢?因为我们的心相续与四厌离法还没有完全契合,这些法还不属于我们。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记得当时我在汉地,有几个信仰佛教的年轻人来见我,说有一些问题想当面请教。其中一个年轻小伙子,一直讲解《金刚经》的道理,讲了很长时间。我忍不住打断他说:“今天你是来复读《金刚经》的,还是来问问题的?如果是复读《金刚经》,我想你不需要在我面前读,因为我已经读过好多年了。如果你有问题,可以把你的问题说一下。我能解答的,会尽量给你做一些解释。”后来这个年轻小伙子也没问出什么问题。传讲这个公案的目的在于何处呢?《金刚经》诠释的是佛的功德,当然我们首先要会读,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去思考、修行,最终达到这样的境界。若仅仅停留于复读《金刚经》,我想你和《金刚经》之间的距离,恐怕还有十万八千里。

  如同这个公案般,我们对共同外前行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上。需知,观想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是为了断绝今生,问问自己,你现前对轮回是否还有强大的羡慕心?若真的对轮回没有羡慕心,我相信你的修行会非常精进,说明四厌离法的前二者已经修得很不错了。反观自己,我们每天的修行时间有多少小时?每天早上是几点起床的?是否还像以前般,完全随顺自己的习气,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偶尔想到修法,就走个过程,做个修行者的样子,否则在别人面前无法交代。如果把修行完全当做任务,或者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这样的修行我相信没有丝毫之利益。我们可以欺骗全世界的人,但是永远欺骗不了自己,也欺骗不了阎王爷。

  由于高原地方条件具足的缘故,相信很多人内心会自然融入佛法之中。尤其我们每年冬季都有百日闭关,这时候大家都会精进。但百日闭关之后,我们的修行是否开始懈怠?若是这样,我想还是需要精进一些,不要不切实际地等待着某天闭关的时候,见解会迅速增上。

  如果通过观修四厌离法,修行越来越精进,而且修行已变成一种乐趣,充分说明你对法已经有了真正的理解。但若修行依然是一种负担,想到修法就会产生厌倦或恐惧心理,这时你对四厌离法即便有多么了解,四厌离法离你还是很遥远,还需要长时间观待。闻思修分为三个阶段的原因,就是为了把导师传讲的教言归纳到心相续之中,当自己变成教理的时候才算圆满。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三)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九课(五)善巧运用方便才能迅速增上禅定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五)近边地狱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八)知母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略说灌顶
 圣者言教 第一课(三)讲解《圣者言教》之缘起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四)以慈心饶益众生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三)有漏功德和无漏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十)时时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四)艰苦的修行条件可以增上出离心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观修无常而精勤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三)调伏内心方为解脱要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七十六、咕噜纳卡波笛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生活修行之6:分别心起瞋恨[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唯识三十论》讨论[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一真无性,染净从缘。如金铸器,贵贱天渊。[栏目:张秉全居士]
 King of Samadhi Sutra[栏目:Thrangu Rinpoche]
 佛教入门 三·佛陀的族姓简释[栏目:佛教入门]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九)什么是超度[栏目:圣者言教]
 胜鬘经 6 无边圣谛章[栏目:胜鬘经·白话文]
 直指人心[栏目:拈花说禅]
 看破、放下、自在(徐文明)[栏目:倓虚法师纪念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