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二(行为)分二:一、行为修法;二、以行为主宰心。
子一(行为修法)分三:一、当利他;二、断除珍爱自己;三、摄义。
丑一、当利他:
应为他密探,见己有何物,
悉数尽盗取,以彼利众生。
自己应当做他众的大密探,观察自己在做什么。因为自己已经决定了,把自己布施给他众,自己就是属于他众的,自己就要时常观察自己。其实别人很难观察你,很难了知你,但若是自己观察自己,什么都能观察到,都能了知。
当自己有一些功德、福德,有一些能力的时候,往往就想趁这样的机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当自己要做自利的事情的时候,应该把自己所有的功德、福德全部抢夺过来,用来做利益众生的事。
不要让自己做利益自己的事,不要让自己利益自己,只能去利益他众。因为已经把自己布施给众生了,也可以说已经供养给佛菩萨了,自己都是佛菩萨的了。佛菩萨要用它来做什么?就是做利益他众的事。所以,既然已经把自己布施给众生了,就要去做利益他众的事。如果只在嘴上说把自己供养给佛菩萨、布施给众生,但过后还用来做利益自己的事情,这都是违背誓言的。自己应该作为他众的大密探,应该去观察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犯了这种错误的时候,就立即纠正,然后去做利他的事。
丑二(断除珍爱自己)分三:一、以意乐自我嫉妒;二、以行为代他苦;三、以心行处低位。
寅一、以意乐自我嫉妒:
我乐他不乐,我高他卑下,
利己不顾人,何不反自妒?
自己快乐无比,而他人在那儿闷闷不乐;自己处处都高高在上,他人处处都低三下四。无论何时,自己都在搞自己的利益,毫不顾及他众。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反过来去嫉妒自己呢?
若是修自他交换,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维,这样可以对自己修嫉妒。自己快乐,让众生不快乐;自己高高在上,让众生低三下四;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众。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不嫉妒自己呢?我们不是要修自他交换嘛,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考虑。若是这样想,你能不妒忌自己吗?
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对治自己的习气。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维,就会对自己生起嫉妒心和嗔恨心。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
一般情况下,凡夫是不会理解对方的。对方若是有嫉妒或者嗔恨,我们就觉得不应该:“这都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得来的,都是自己的福报。他有什么嫉妒的?有什么嗔恨的?”虽然是这样,但毕竟还都是凡夫众生,都是愚痴、颠倒的,都有各自的感受,都有各自的想法,也很正常。只有真正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才能真正接受对方的态度。
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思维,能发现自己的很多错误和一些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修持方法,大家就要这样修。
寅二、以行为代他苦:
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
若发了菩提心,就已经进入大乘妙道了。这样,从现在开始我应该远离安乐,心甘情愿代受他众所有的痛苦。
“我去代受众生的痛苦,我不要快乐。”抛弃快乐,抛弃享受快乐的欲望、想法。若是你总想自己享受快乐,特别希望自己得到快乐,这样你怎么能去代受他人的痛苦呢?所以先要抛弃这种想法,放下这种欲望。“现在我不应该希求快乐、享受快乐,我自己快乐有什么用?那些父母众生都在受苦,现在我应该替他们受苦。”就要有这种发心、这种决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只在嘴上说,没有用。
现在的人都是这样的,就想自己舒舒服服、平平安安的,稍微有一点点不舒服就受不了:“怎么办才好啊?”这样弄,那样搞,就想让自己快乐。不能有这种欲望。你只是偶尔想一想,修一修:“我要代替众生受苦。”这都没有用,都是假的。一般世间的好人也都能偶尔想到这些,偶尔做到这些,这不是修行。
寅三、以心行置低位:
时观念起处,细察己过失。
他虽犯大过,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众前诚忏悔。
作为修行人,应当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念处于何种状态,这是很重要的。扪心自问自己犯了什么罪过,观察自己的过失,纵然他人犯了大罪过,也要转为自己的过失。若自己有了小小的过患,做了微不足道的错事,都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诚心忏悔。
念佛念心,修行修心。大家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念,观察自己的心态,去发现自己的罪过、过失,这是最有效的修持方法,不要什么都托付给佛或上师。
很多人说:“您肯定都知道嘛,因为您是遍知。”这个时候嘴都很甜。佛知道有什么用?上师知道有什么用?这是你自己要知道和发现的,因为是你自己要改变。佛改变不了你的过失,也改正不了你的错误。是你自己要改正错误,遣除自己的过患要靠自己。佛、上师只能教你方法,你要依靠这些方法去改正。所以你应该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心态处于何种状态。自己去观察自己的过失,自己去发现自己的罪过,这样观察到了,才是真正的观察;这样发现了,才是真正的发现。只有真正观察到、发现了,你才会改正,才会断除。
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改变自己。至于观察他人,改变他人,这以后再说,这是下一步要做的。我们最初修炼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他人的一些罪过或过失,但都要视之为自己的罪过、过失。“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不怪他,怪我!因为我是要度化他们的,但是我没有能力。他们(那个众生)是因为愚痴、烦恼才成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办法。让他们破迷开悟、断除烦恼,这是我的任务,但是我没做到。”当他人有罪过或其他众生有了什么过患时,自己也要这样发心:“没事,我顶着,愿将来这些果报不要成熟在他们的身心上,而要成熟在我的身心上。”就要这样发心。
如果自己有了小小的过患,做了微不足道的错事,就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诚心忏悔,承认自己的罪过。忏悔要不覆不藏,不能隐瞒,不能隐藏。也许有的人认为“我犯的错误也没有那么大,过患也没有那么大,为什么要这样呢?”虽然你觉得小,其实并不小;虽然你觉得微不足道,但将来承受果报的时候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都应当忏悔。为什么要在大庭广众前忏悔呢?这样罪过才能彻底清净,因为你没有隐瞒,没有隐藏心,这是一般人都难做到的。若是没有隐瞒,没有隐藏心,看似很大的罪过,其实并不严重。
我们讲别解脱戒的时候,讲过比丘的八条他胜罪。若你犯了这些戒,如果没有丝毫隐瞒、隐藏心,还可以恢复;但若是有一刹那的隐瞒或隐藏心,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恢复的机会了。因此,若要诚心忏悔,自己有没有想隐瞒、想隐藏的念,能否在大庭广众的面前忏悔?人都是要面子的,为什么要面子?就是我执特别强。若是自己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忏悔,这也是最有力的对治我执的方法,因此能够特别快地清净罪业,而且能令罪业特别彻底地清净。
这些都是佛法,都是真理。你不承认也要承认!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今天即使是贤劫千佛全部降临也无法推翻,因为这些都是真理,不接受是你的问题。可能刚开始都有疑惑,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应该没有疑惑了吧。
显扬他令誉,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勤谋众人利。
作为大乘行者,要宣扬他人的功德,要宏扬他人的声誉,要埋没自己的功德和名声。刚开始的时候,这都是对治贪欲和我执的方法。隐藏自己的功德,自己不要这个声誉,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做众人的奴才,很精进、很勤奋地去做这些利益他人的事。
“匿己名”就是保密、隐藏自己的功德。为什么要这样?若是让众人知道了自己有功德,就会得到很多赞叹;若是自己有声誉了,就能得到很多利养。若是这样,第一容易生傲慢,第二影响自己的修行。本来就很自傲,这些赞叹、利养就犹如火上浇油;本来欲望都特别强,一旦有这些就更完了。我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觉得功德应该告诉众人,享有声誉肯定会令他人对自己好。其实,“匿己名”才是保护自己!
如果能隐藏自己的功德,这本身就是功德;若不贪声誉,这本身就是福报。普通的凡夫、一般的世人都是颠倒的,不明白这个道理,宣扬自己的功德,希望自己有声誉,结果越搞越复杂,越搞越烦恼,最终越抹越黑。但佛菩萨不是这样的,修行人不能是这样的。到时侯,即使想隐藏自己的功德也隐藏不了,即使不贪图声誉也没办法,这些自然就会来,自然就会有。那个时候,也不用拒绝,就让它来。真的,没有什么,只要不贪就行了,对这些没有欲望就可以了。
功德不用宣扬,如果你真的有功德,别人会发现的。犹如太阳升起来了,自然就有阳光,能隐藏得了吗?这种想宣扬自己功德的心态是错误的,想得到声誉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是成就的障碍,这是圆满的障碍。
这里讲的都是窍诀,佛在教你成就的窍诀、圆满的窍诀。
此身过本多,德寡奚足夸?
故当隐己德,莫令他人知。
自己心里要这样想:自己本身肯定有众多过失,因为自己是凡夫。直至成佛的那天才没有过失,之前都有过失;直至成佛的那天才不会犯错误,之前都会犯错误。凡夫还没有真正成就佛果,自己本身具足众多过失。偶尔做一些功德,也可能有一些福报,这都没有什么,这都是微乎其微的,何足赞叹?
仅仅偶尔做些善事、做些功德,所有的众生都能做到这一点,哪怕是地狱的众生也能做到。他们在感受地狱痛苦的时候,很难有做善事或积功德的机会,但是他们曾经也做过善事,也积累过功德;他们以后也会做善事、积功德,因为他们以后也有从地狱中解脱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偶尔也会做些善事,积累些功德。所以这都没有什么可赞叹的,也没有什么可贡高傲慢的。
就算自己有一些小小的功德或福德,也要尽量隐藏,不让他人知道。彼此都是普通凡夫,差不到哪去,都一样。若是真正懂得佛理的人,不会宣扬自己的功德。他并非是克制或伪装,不是装模作样给别人看,而是已经通达了这个道理,原本就没有什么可赞叹的,原本就没有什么可让别人知道的。
可以说,是三界一切众生都具备功德和福德,包括那些苍蝇、蚊子等都具备。众生以前都做过善事、功德,以后也会做的;以前有过功德和福德,以后也会有的。人生就是轮回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其他前前和后后的片段还多着呢!好事、坏事我们都做过,好人、坏人我们都做过。今生今世就是轮回长卷中小小的短片,所以别太认真、太执着。当你真正超越了,才算有那么一点点本事,之前都一样的。
三、摄义:
往昔为自利,所行尽害他,
今为他谋利,愿害悉归我。
总而言之,往昔自己为了自利,所作所为皆是损害他众的害行。之前“我”为了自利,做的都是损害他众的事情,伤害这些众生。从今天开始,自己就要改变,为了承办他众的利益,愿一切损害都落到自己头上。
大家要这样转换:以前承办自利,损害他众;现在损害自己,承办他利。一切损害都拿到自己头上来,这样才有真正的利他心,才有真正的菩提心。否则,自己舒舒服服的,仅在嘴上说说,这样偶尔去做做,都没有用,都是假的。
莫令汝此身,猛现顽强相,
令如初嫁媳,羞畏极谨慎。
“莫令汝此身,猛现顽强相”:在他众面前,不要让自己的身体过于顽固不化,现出一副趾高气扬的神态,而应该放下自我,再也不要自以为是。
我们在面对他众,为他众做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放下自我,都是“我”来帮助你做什么、什么……这个时候还是依我的想法、我的决定。不要这样,这种态度要放下。
“令如初嫁媳,羞畏极谨慎”:若能放下自我,你就没有“我”了,没有“我的”了。我们应当如同新媳妇的姿态,具有羞涩畏罪、谨慎约束、自重自爱等行为。
在他众面前,在父母众生面前,我们应当知道羞耻,要懂得知恩报恩。这些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但由于自己无明愚痴,导致自己伤害过无数的父母众生。自己就是大罪人,罪孽深重!因此要对自己的罪孽有畏惧感,像新媳妇(时间久了恐怕也不行)一样很谦虚,小心翼翼,默默干活儿,谨慎约束自己。
我们这些凡夫在佛菩萨面前,在父母众生面前都是罪人。若是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他们面前只有羞愧,只有畏惧感。但是,我们现在为他人做事的时候,或去利益他众的时候,都是自以为是:“我要怎么怎么……”这种想法、态度都是错误的。你不用这样,如果你真的有功德,能利益他众的时候,这些众生自然就会恭敬你,服从你。
子二(以行为主宰心)分三:一、以对治主宰;二、视为所断违品;三、精通对治方便。
丑一(以对治主宰)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坚持利他行,切莫伤众生,
妄动应制止,逾矩当治罚。
“坚持利他行,切莫伤众生”:自己要坚持利他行,千万不能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行为。自己如此以对治法对治自己的心,不能去伤害他众。
“妄动应制止,逾矩当治罚”:一旦出现这种想利益自己的想法或者行为,就要制止,用对治法惩罚它。
前面讲了很多对治法,当自己有自私心而想利益自己的时候,就要拿这些对治法来对治它,惩罚它,制止它,不让它得逞。
寅二、广说:
纵已如是诲,汝犹不行善,
众过终归汝,唯当受治罚。
尽管这般谆谆教诲,如果“心”仍旧屡教不改,不依此而行,那么将来一切罪过都必将归咎于你,到那时候你也只能甘愿受罚而已。
你要告诉自己的心识:“你要听话。如果你不听话,还一意孤行的话,将来就要感受惩罚,一切罪过都要由你自己承担,没有人代替。”你看今天我们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朋友,为了这样、那样暂时的利益,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做的都是自利的行为,一点儿都不顾及将来要遭受这些罪恶的惩罚。这些罪恶的果报将来都是自己要承受的。将来谁要接受惩罚?是自己,没有人代替。这些恶果都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有必要吗?还说这个傻、那个傻,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傻。难道这还不傻吗?
傻与不傻要有个标准。这些世间人都没有标准,统统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依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自己觉得对就是对,自己觉得错就是错;自己感觉好就说好,感觉不好就说不好。既然都是凡夫,他们的感觉能可靠吗?他们的思想能正确吗?一会儿感觉好,一会儿感觉不好,哪有可靠的?思想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不要说正见,甚至连邪见也很难有。
我执有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俱生我执都是天生的,凡夫都有。遍计我执则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后形成的见解,凡夫都很难有,那些外道才有遍计我执。它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虽然它是错误的,但也是一种见。若要破除、断掉这种遍计我执,只有通过真正的智慧、观察量才可以,但是很难。以前和现在都有很多种外道,不要说一生一世,在很多生生世世中,他们都没有改变这些邪见。一般世人连遍计我执都没有,就不用说有正见了。他们今天这样说,明天又那样说,今天感觉这个对,明天又感觉那个对,都没有可靠的。包括有些所谓的科学家、哲学家都一样,看着很有自信似的,今天这样说或那样说,但没过几天、几个月就又推翻了这些说法。
昔时受汝制,今日吾已觉,
无论至何处,悉催汝傲慢。
以前我不知道这些道理,都是听我执、随烦恼的。以前我认为我执肯定是对的,也就随着它了。但是,现在我觉悟了,再不会听从我执的,再也不会随烦恼了。我现在有对治力,有对治法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看着我执和烦恼,一旦我执和贪、嗔、痴等烦恼出现,我就拿对治法来制服它、消灭它。就要这样做!
之前我不知道,我也没有能力,但现在我明白了,佛菩萨已经告诉了我这些道理,并且将对治的方法也教给我了。既然我已经知道了道理,而且也掌握了对治的方法,你们休想跑掉,再没有机会了!真的!应该这样自问自答,应该这样告诉自己。
我们在观修、思维的时候,一点精神也没有,一点对治力也没有,总犯困……不能这样,要打起精神来。在那儿打坐修法时,跟自己对话,跟意识对话:“以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之前我没有能力,现在我可有能力了。”“我执,你要听话;烦恼,以前我听你的,现在我不会听你的,你不要出现在我眼前,否则你就完了,我会将你置于死地!”若能打起精神来,一个小时就如一瞬间:“啊!怎么到时间了!”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我们现在坐一个小时都觉得久:“怎么还不到时间啊!”在那儿不停地看表……我们都是这样的,这样修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啊?
今当弃此念: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莫哀应尽力。
“这是我的权益,我应有自己的权益。”你先要放弃这个念头!你没有权利了,因为你不是已经把自己供养给佛菩萨了吗?不是已经把自己布施给众生了吗?你哪有自己的权益?没有了!
你现在就要放弃这种念头!你是佛菩萨的,你是父母众生的,所以你没有自主权,你也没有所谓自己的权益。你要打消这个念头,放弃这个念头!你就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工具,你就是众生的奴仆!哪有什么自主啊?哪有什么自己的权益啊!
你要对自己说:“我已将你出售给众生了,现在你是众生的了,所以你没有自主权。你打消这个念头,无有厌倦,竭尽全力利益其他众生。”既然已经将你供养给佛菩萨了,你现在就是利益众生的工具。工具就是干活用的,就是承办众生利益用的,怎么用是佛菩萨的事。既然已经将你布施给众生了,现在你就是众生的奴仆了,所以你要听主人的,你没有任何权益。
丑二、视为所断违品:
若吾稍放逸,未施汝于众,
则汝定将我,贩与诸狱卒。
你应该将自己给予众生,谋求众生的利益,这是你现在最好的选择。若是你敢随心所欲,放逸五毒,若是你自己不去给予众生,不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就要把你给予狱卒们,在地狱里无数劫当中受苦,那时你就完了,真的是出脱无期!
现在这可是个好机会啊,你应该听话,去承办众生的利益,不要再随心所欲,放逸五毒;你要听话,去尽心尽力利益众生。只有这样,将来才可以解脱,可以圆满。不然就把你交给狱卒们,我就不管了。若是到他们的手里,你还能有好下场吗?自己仔细想一想。真的!这都是事实啊!这些狱卒都是惩罚恶人的!若是你还这样自私自利,还这样伤害众生、造作恶业,将来就由狱卒们来处理你,你没有别的选择!在无数劫当中,这些狱卒们在地狱里玩弄你、惩罚你,你就完了。
如是汝屡屡,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摧汝自利心。
往昔曾经屡次将我送给狱卒们让我受尽痛苦者,就是我执、自利!现在想起那些怨仇,依然愤恨难平!
这个时候又要换角度:我以前也是无数次地落到狱卒们的手里,他们让我遭受了无穷无尽的痛苦,这都是谁干的!这都是我执、自利干的!它们让我受尽了折磨,受尽了痛苦,它们才是我真正的怨敌、怨仇。所以,我要摧毁我执,摧毁自利心!
由我执去自利,将来就要落到狱卒的手里,要遭受惩罚!现在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一旦发现我执和利益自己的心,就要一一摧毁它们,甚至要去对治我执,从根上解决问题!大家要有这个决心,要明白什么是祸害真正的根!
丑三(精通对治方便)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寅一、略说
若汝欲自喜,不应自爱执,
若汝欲自护,则当常护他。
如果真想永远喜悦、快乐,就千万不要贪执自我,不要贪爱自己!若是还这样贪爱自己,不会有真正的喜悦,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即使有,也是暂时的、假的!暂时的都是无常的,无常的都是假相。若是你真想永远欢喜、快乐,就应该断除这种喜爱自己的心,断除贪爱自己。
如果你真想保护自己,让自己免遭痛苦和灾难,就应该恒常爱护他众。想保护自己,就要保护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若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处处跟别人作对,处处跟别人斗争,那都是颠倒的!因果是不虚的,那样做不能保护自己,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灾难。这都是正确的方法,都是圆满的诀窍啊!大家若是真想成就,真想解脱,就要这样做,别无选择!还怀疑什么呀?
我们现在是这种状况:听是听到了,甚至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还是脚踏两只船,根本就没有转变。脚踏两只船,一边搞世间,一边搞佛法;主要是搞自己的利益,顺便去做一些利他的事……即使是这样,也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这也没有多大意义!
今年学习《入行论》,对我的启发很大。现在我发现了,自己根本算不上是修行人,更不用说是成就者。对我这种人来说,修行真的太难了,成就真的太难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有福报的,得到了人身,这是个大福报;虽然是末法时期,但我还遇到了佛法。但若是要谈修行,谈成就,真的太难了!所以,大家要好好反省反省,我们已经学修了这么长时间,应该明白了什么叫修行,怎样才能成就,并非只随便在表面上做一做、偶尔做一做就可以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