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E 721、722经(转轮王经):关于轮转王的话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1

  721、722经(转轮王经):关于轮转王的话题,我在有关叙述《长阿含经》的相关文章中,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作为转轮王,他们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当世间出现转轮王时,便有七宝出现于世间。此七宝分别是金轮宝、象宝、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这七宝出现是何等模样?本经中对此描述道:“斋戒处楼观上,大臣围绕,有金轮宝从东方出,轮有千辐,齐毂圆辋,轮相具足,有此吉瑞,必是转轮圣王。”这个金轮宝作为七宝之首,很有威力:“于是轮宝即发,王蕃前随,而于东方乘虚而逝,向于向方,游古圣王正直之道。”并且,“东方国处处小王,见圣王来,悉皆归伏。”就是说,当金轮宝出现于世,并且在哪个国家的上空旋转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国王便是理所当然的预备转轮王了。然后这个金轮宝会给国王某种暗示,比如向东方旋转,国王就会带领四兵,跟着金轮宝去远征。所到之处,无论诸小国王大臣还是普通民众,都会夹道欢迎,“悉皆归伏”。那么这个金轮宝所到之处,为什么举国都热烈欢迎呢?其中的缘由便是“游古圣王正直之道”——这点非常重要。由本经中的这些表述,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的一位先哲,他便是被称作“亚圣”的孟轲。孟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便是宣扬仁政,主张回复到“先王之道”,反对用战争解决一切问题。“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如果用仁政思想而屈人之兵,这不正是先王之道吗?所谓举国悉皆归伏的盛况,其实就是“古圣王正直之道”的直接体现。因此,从东、西方两位先贤哲人的经典语录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相通之处。熟悉印度史的人都知道,古印度自古以来就盛行有关“转轮王”应世的说法,这一方面是饱受苦难折磨的古印度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望,而且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说,转轮王的思想便是释迦佛社会政治主张的现实摹本。

  既然转轮王拥有七宝,那么佛陀拥有什么?佛陀在经中明确地对弟子们说,他也拥有七宝,而此种七宝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便是七觉支。所谓“如来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此七觉分便是如来七宝。而在722经中,对转轮王的七宝作为详细的描述,在此一一带过。(3月7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F 723经与724经讲述年少比丘奉事长老比丘,若听闻甚深妙法,则能成身正与心正。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会生起,七觉支也不会生起,反而会生起五盖。倘若正思惟,则上述相反。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二)~A1 一、分别六界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C 三、四洲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D 二、究罗檀头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D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W 1317经、1318经:此二经为迦叶天..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I 1004经:世间之法究竟以之为喜还是以..
 漫说《中阿含》(卷八)~B1 二、侍者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212)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A 一、瞿默目犍连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序言[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悲智心滴》祈竹仁宝哲开示集 西藏僧人的学习过程[栏目:祈竹仁波切]
 与菩萨为友(马明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玄奘精神 第34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5)[栏目:玄奘精神]
 佛教常识答问 第三章 僧伽和佛的弟子[栏目:赵朴初居士]
 拂子[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第三课 天台宗的拓展[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