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H 728经略述七觉支,729经述若修习七觉支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6

  728至742经:此十五部经的内容都比较分散,728经略述七觉支,729经述若修习七觉支,便可趋向涅槃;730经叙述若乃真比丘,即三世都常修七觉分;731、732经叙述修习七觉分而清净鲜白,可获得大利益,“无有支节,离诸烦恼,未起而起,佛所调伏教授,非余乃至舍觉分”;733经乃佛陀回答比丘“何谓觉分”以及如何修习七觉分的问题。“所谓觉分者,谓七道品法”。佛陀主张“渐次而起”,即从“念”开始修起,乃至舍觉支。在这里,佛陀提到了修习七觉支时,必须要与四念处相结合而修,这样才能“渐次起已,修习满足”。734经讲述比丘修习七觉分,可得二果,即“现法得漏尽无余涅槃”,或者“得阿那含果”。阿那含是声闻三果,译为不还。735经讲到可得四果,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乃至阿罗汉果。736经叙述修习七觉分,就得得七种涅槃的果报。此七种涅槃分别是:第一,得现法智证得(命终的刹那);第二,命终不得现法智乐;第三,断五下分结,得中般涅槃(于欲界逝而转生色界的中间的有身而涅槃);第四,生般涅槃(生在色界后的涅槃);第五,无行般涅槃(生色界后,经久来所修之行而得涅槃);第六,行般涅槃(生色界后继续用功而得涅槃);第七,上流般涅槃(生色界后,层层上升而得涅槃)。如此而递进,乃至无色界的涅槃。737与733经大体相同;738经与734经相同;739经与735经相同;740经是736经的简化版;741经谈到修习不净观的果报,742经讲到修习“随死念”的话题。“当修不净观,多修习已,当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不净观俱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修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此二经所讲的,实际上就是比丘在修习七觉支时,要树立不净观,这个不净观,我以为应倚重于“念觉支”阶段。而实际上七觉支在修习上虽有次第,然彼此相互融和,并无障壑之说。比如说修习到定觉支阶段,此时“念”还是存在的,并不是说到了定觉支时就无“念”可言。

  742经中所讲的“随死念”,倒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人生下来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向着死亡的方向迈进,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对于多数人而言,死总是一个听起来令人很不舒服的事情。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番话:一大富人家老年得子,十分开心,于是遍邀友朋乡邻于十五月圆日,将婴孩抱出来期供大家赞叹。来宾们也很识相,都纷纷称赞说此孩未来富贵前程不可限量。后来一落魄者当众说“此孩总是要死的”,结果招来一顿痛打。可见人皆畏死,亦是常理。近日细品《茗山日记》,方知算命先生预测老法师世寿止于六十又五,而此时正值老法师六十有四。但老法师着实高明,对死亡置之一笑,心下坦然,并心情愉快地迎接着死讯的光临。尽管老法师最后世寿八十岁岁,但其对待死亡的超然心态,颇值我们这些后辈仰慕学习。

  至于如何修习随死念,在原始经典中也能找到相关的记载。在《增支部》第八集第73经和《增一阿含经》第四○品第8经中,佛陀曾教导比丘们要修习随死念(也就是“念死”)。有一位比丘报告说他经常就修习并思惟随死念,当佛陀问及其如何修法时,该比丘回答说:“我经常这样观想:我只剩下一天一夜的生命了,我要充分把握这一昼夜的时间,全部用来修学,好让死后无有遗憾。”别一位比丘回答说:“我观想只剩下一个白天可以活命,因此全力修习。”佛陀点评到这些想法是不究竟的,而只有树立“只剩下一口气可供活命”的随死念,才是不放逸。这样的修习法,才能有助于断尽烦恼,其效果也是最佳的。所以我们在晚上做功课时,会念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然而实际情形十分可惜,不但世人多有放逸,即便是身在佛门,也是虚度年华。在这方面我自然无颜指说他人,每当反躬自问,竟是羞愧难当!(3.1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听闻外道的一番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说。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G 第727经:本经叙述佛陀在病中嘱咐阿难说七觉支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C 1107经与1108经叙述天帝释不仅无有..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M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A2 獭兽之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7经至939经再次谈到五随的无常、..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K 1142经:摩诃迦叶尊者长期住于阿练若..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0经主要是阐述心中常念佛法僧三宝的..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E 五、娑鸡帝三族姓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J 第359~361经(思量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一[栏目:智者大师]
 般若与人生佛教 一、般若经的传承[栏目:惟贤法师]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栏目:傅味琴居士]
 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2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修养开始于一颗善良之心 内涵比外表更加重要[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大礼拜数量多时,觉得身体痛,怎么办?[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证明给友人(释昌法)[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四信[栏目:明奘法师]
 既然色界天人和色界禅定中无嗔,为什么说仙人可起嗔心杀人?[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