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队含》(卷二十八)~E 761与762经讲有学与无学的区别。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08

  761与762经讲有学与无学的区别。什么叫有学?从本经而言,是尚未成就八正道业者,也就是尚在学习进取之中,“谓学正见成就,学正志、正语……正定成就,是名为学”;而无学就是“谓无学正见成就……正定成就”。而在762经中,则对何为有学无学作更明确的解说:“谓无学正见成就,乃至无学正定成就,是名圣漏尽。”从这里可以得知,成就无学乃是成就漏尽,而有学距漏尽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按照原始佛教来理解,所谓漏尽就是成就阿罗汉果位,而阿罗汉以下,从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等四向三果之圣者,皆称为有学之位,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向三果”。因此在《俱舍论》中说“四向三果皆名有学”,也是以原始经典的说法为依据,并非凭空杜撰。

  763经简述何谓八圣道分,764经指出由于修习八圣道之故,而依于远离、依于无欲、依于舍,而向于舍。766经叙述修习八正道的功德与利益,“若比丘正见清净鲜白,无诸过患,离诸烦恼,未起不起,唯除佛所调伏,乃至正定亦如是说。”修八正道,首先要“正见清净鲜白”,这是前提;如果完整地修习八正道,并且皆是“清净鲜白”,那么就可以离诸过患,离诸烦恼,令烦恼消灭不起而智慧增长不息。767经谈到何谓不善聚,何谓善聚。经中说五盖为不善聚,而八正道为诸善法聚。在前面的诸经中,也曾提到七觉支为善法之聚,这些都是善法之一,相互之间并不冲突。

  在768经中谈到了阿难生起之念:“半梵行者,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这种念头对不对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当然是正确的。一个人如果修持功夫不到家,或者正处于有学之位上,在阿难看来是不能称之为“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的。而“半梵行者”虽说在尽力克服自身所存在的各种毛病习气,然而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彻底地根除,有时候甚至还时不时地犯些小错误,比如说我们有时候前进三步后退一步,总体来讲是进步了,但是还不完满,在前进中还存在退转情况,这样一来只能称之为“半梵行者”。对于这半梵行者而言,优点远大于缺点,但是仍然达不到“纯一满净具梵行者”的标准。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真正的“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必须具备这样的标准:“令诸众生修习正见,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修正定”。现如今所说的“善知识”定义失之宽泛,大凡努力学佛修习,并且具有模范带头作用者,皆可称这为“善知识”。坦率地说,在当今社态之下,完全具备阿难所说的那个高标准严要求,恐怕只能从古德典籍中去细细搜寻比对了。(3.1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F 第769经叙述婆罗门的“世乘”与佛陀的“梵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759~760经:第759经叙述三受乃生是生起无常、有为之心的助缘。能断三受,即能成正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经~1324经:此四经乃佛与诸..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H 782经讲何谓法,何谓非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D 1026经:佛为病比丘所说之法,重点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H 1234经:本经主要阐述佛陀的祭祀观。..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C 佛陀住世时的有常与无常等学说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G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H 八、无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A 一、柔软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坐指导 观行法门 四念处[栏目:禅定]
 浴佛(林子青)[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蜕变有因果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观呼吸与观四界 二、如何培养四界观 10-2-8 捌、四界观详尽法[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