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1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佛称赞此四种调伏众为“善众”,所谓“若才辩无畏,多闻通达法,行法次法向,是则为善众。”除此外,像诸如能够摄持净戒,能够做到博闻多知,能够对佛法僧三者生起坚定的信仰(指居士),都可以纳入到“善众”的范畴。其他诸如柔和、无畏、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等等,皆可以称之为善众。对于这些善众们,他们就好像日光那样,不仅可以照亮自己,并且还可以给别人以光亮和温暖,也就是自利与利他能够二者兼顾。

  874经讲三种子,所谓“随生子”、“胜生子”、“下生子”。所谓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子亦随学不杀、不盗……”。这里有两种情况,首先便是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父母一生老实忠厚,他们的孩子一般不会坏到哪儿去;第二种便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包括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身教和言教并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在这里,父母持戒,子女也能持戒,一般称之为“佛化家庭”。第二种是胜生子,所谓“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饮酒戒”。在这里,父母与子女相比,差距就产生了:父母对于五戒不能持,子女却能够把戒条奉行得很好,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这就是“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饮酒戒,子不能受”,父母能够做到,子女却做不到。这种情况很多,时下尤为明显——具体就不再展开了,免得啰嗦。当子女的,我觉得尽量能够让父母省省心,而不要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操心伤神。现如今能够做到“随生子”的标准,已经十分难得;倘若能达到“胜生子”,则更为稀有;尽量不要去当一代不如一代(如啃老族)的“下生子”。正如偈颂所说:“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云除星光显,光荣眷属众。”中国传统讲“衣锦还乡”,讲“光宗耀祖”。依本经看来,人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做一名虔诚奉佛的优婆塞。居家信佛须持守五戒,这个五戒范围极广。比如说戒杀,我们可以理解为处处替民着想,为民作主,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戒盗,即立足本职,不贪污不受贿,不巧取豪夺,不鱼肉苍黎;不邪淫,可以理解为作风正派,不沾花惹草,夫妇相互忠诚不二;不雇主,可以解释为实事求是,不迎合不溜须不诌媚,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饮酒即不贪杯,不沉缅于无谓应酬,不大吃大喝……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五戒的内容,也要作些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宜阐解。佛教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自我适应性,自身生命力旺盛,不保守僵化,不固步自封。这也是佛教历经二千年而依然熠熠生辉的根本原因所在。(4.1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
 漫说《杂阿含》(卷十九)~A 504经(悭垢经):叙述天帝释向目犍连叙..
 漫说《杂阿含》(卷九)~L 第249经(舍利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E 第464经(同法经):本经阿难诣诸上座以..
 漫说《中阿含》(卷十)~G 十、本际经;十一、食经(上、);十二、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M 480经叙述如不能如实而“知受”乃至“离..
 漫说《杂阿含》(卷四)~H 第96经(婆罗门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经至1144经,内容基本上都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C 995经至1022经共计28经,此28..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专注当下[栏目:净慧禅语]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六五)[栏目:杂阿含经]
 太虚大师与民国汉传佛教的重建(李尚全)[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金刚经注解》二[栏目:涤华禅师]
 因明讲记十三[栏目:因明学讲记]
 相应14经 他心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何为精进?(海涛法师)[栏目:精进]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九[栏目:南亭法师]
 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十四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