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D 1026经:佛为病比丘所说之法,重点为“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2

  1026经:本经亦是佛为病比丘所说之法,重点为“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佛陀阐述道:“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及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住;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著使,及彼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如果这样的话,便可以达到“断爱欲,转诸结,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在1027经中,佛陀探视病比丘后,问道:“汝不自犯戒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我不以持净戒故,于世尊所修梵行。”这样的回答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即佛陀问比丘是否犯戒,意即比丘当以戒为行为规范,即现在我们所说的“以戒为师”;而该比丘却回答说“我不以持净戒故”,即他根本就谈不上持戒,既无持戒,又何来犯戒之说?佛陀问:“汝以何等法故,于我所修梵行?”——你既不持戒,那么又以何法来修行呢?该比丘白佛:“为离贪欲故,于世尊所修梵行;为离嗔恚、愚痴故,于世尊所修梵行。”

  从修行的最终目标而言,断险贪、恚、痴三根本无明,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的,只要能将此三毒断除,至于是否持戒倒是其次。持戒只是防非止恶的修持手段之一,而非根本目的。如果为持戒而持戒,或者说被动机械地去持戒,而贪嗔痴三毒尤存,此持戒也就没有实质性效果,最落得好口碑好名声,却未必有真的收获。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位比丘的修行,可以说把握住了修行中的核心要素。当然,可能有人会产生误解,认为修行可以不持戒。其实修行与持戒完全不矛盾,如人之双足,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这位比丘的意思是,如果修行的目的单纯是为了持戒,那就大错特错。比丘的这番话可谓正解,得到了佛陀的高度赞叹:

  “如是!如是!汝正应为离贪欲故,于我所修梵行;离嗔恚、愚痴故,于我所修梵行。比丘!贪欲缠故,不得离欲;无明缠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于欲离故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若比丘于欲离欲心解脱身作证,离无明故慧解脱,是名比丘断诸爱欲,转结缚,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是故比丘!于此法善思惟。”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现世而言,比丘修行的目的无非就是将“欲”去除。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佛陀中的“断欲”与“禁欲”是不是一回事?有些人还为此感到担忧:如果人生连一点点欲望都没有了,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观点都是对佛教认识不到位所致。首先,佛教中的“断除贪嗔痴三欲”,与“禁欲”是两码事,彼此互不搭界。对佛教稍有涉猎者均知晓,佛教主张离二边而行中道,二边就是事物的两个极端。从人生意义而言,如果过于消极或过于亢奋,这便是两种极端;吃饭也一样,顿顿大块朵颐,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常年食不果腹,也会像非洲难民那般骨瘦如柴。所谓中道,便是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心态。佛教中的“断欲”依我个人之见,有两种层面:从居家人士而言,是为了断除他们的过多贪欲与贪婪,让他们保持一个合理的“欲”度范围内。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温饱,还要一个劲地去投机炒房、炒期货,甚至去赌偷抢骗,那就远远超出了合理的“欲”度。对于这些不合理的欲望,是需要断除的。而对出家二众而言,佛教主张他们只需要最基本的生存之“欲”便可以了,即出家者的“三衣加一钵”即可以维系生命延续,除此之外,便是“断欲”的内容。三衣是为了遮体保暖,一钵是乞得饭食以滋养色身。比丘的衣食需求,无非就是延养色身以修法身慧命,除此之外可谓一无所求。因此断欲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切不可片面。

  从经文中而言,我们似乎觉察出“心解脱”与“慧解脱”之间的细微差异。依经文之义,“于欲离故心解脱,离无明故慧解脱”,似乎在说明一个问题,即断除现世的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可以证得心解脱;而断除累世无始以来的无明,可以达到慧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心解脱是由定力而于定障碍所得之解脱,其原始本义系指心由一切束缚中解放,解脱当体即为心,故称心解脱;而将由无漏的智慧力断除烦恼陪送而得解脱,称作慧解脱。如果将心解脱与慧解脱同时具备者,则称其为俱解脱(也有将心解脱称为“俱解脱”)。一般意义上的阿罗汉,概为此二种解脱兼备者,非指一种解脱而言。

  本经主旨:一是断欲与禁欲的差别;二是心解脱与慧解脱的差异。(8.2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智。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怀”,即在比丘临终之际为其说法,使其诸根喜悦。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1 一、念身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H 第239经(结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D 第498经(那罗揵陀经):本经叙述舍利弗..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E 十六种事
 漫说《中阿含》(卷十三)~B2 世尊亲授弥勒金缕衣
 漫说《杂阿含》(卷九)~P 第253经(毘纽迦旃延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D 四、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O 1264经:本经主题为:“知恩报恩”。..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出世之路 手表的故事[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八) 十善业道[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怎样理解“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栏目:妙莲法师]
 智慧与方便[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佛法只是平常事(夏林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人没有生死,只是换个身体[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22.修道者的行仪[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法海集二 第二:安忍品 2 佛法概要[栏目:法海集]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七)[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