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M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故而犯妄语罪,无端诬陷陀骠摩罗子尊者。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20

  这位陀骠摩罗子比丘自担任典座的职务以来,可以说是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经中说他不管是大家的饮食还是床座,都是“随次差请,不令越次”。可是做得再好,也有难免疏忽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位慈地比丘,连续多次都只是分到粗鄙的食物。屡次粗食令这位慈地比丘难以下咽,心中十分窝火。我们的出家师付有时也挺小心眼,有意见不愿公开提,而是在心里一个劲地犯嘀咕:这位典座大人是不是有意在难为我呢?到底是我哪里得罪了他呢?“陀骠摩罗子比丘有情故(故意),以粗食恼我,令我食时极苦,我当云何为其作不饶益事?”有意见可以提嘛,可以跑到陀骠摩罗子大声质问几句,甚至把情况直接向佛陀汇报,也是可以的。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讲出来呢?这倒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慈地比丘竟然设计想陷害陀骠摩罗子,这就基本上不是出家人该干的事了。慈地比丘准备做些什么呢?

  慈地比丘苦思冥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实际上是一“毒计”。原来他有个胞妹也出家为尼,名叫“蜜多罗比丘尼”,住在王舍城王园比丘尼众中。他让人捎信给其妹说有要事相商。其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便匆匆赶至慈地比丘之处。这位慈地比丘听到妹妹来了,连看都不看一下,“不顾眄,不与语”,一直低着头生闷气。

  蜜多罗心想这究竟是怎么了?哥哥平时也不是这样的啊?于是就一直追问。最后慈地比丘勉强道出了原委,说“陀骠摩罗子比丘数以粗食恼我,令我食时极苦,汝复弃我”。这话说得有些离谱,大意是说外人欺负我,就连你这个当妹妹的对我的疾苦也漠不关心了,哪里还讲什么兄妹情份!蜜多罗比丘赶紧说:“哥哥,你打算让我怎么做,你吩咐就是了。”

  慈地比丘言:“汝可至世尊所,白言:世尊!陀骠摩罗子比丘非法不类,共我作非梵行波罗夷罪。我当证言:如是,世尊!如妹所说。”波罗夷为违犯根本重戒,就好像是断头不能复活一样。如果一个出家人犯了波罗夷重罪,将会被摈除出僧团。慈地比丘竟然想出这种下作的伎俩,实在是有失身份。

  此时的蜜多罗比丘尼觉得左右为难:明明知道诬陷人家本不是出家人该干的事情,但是当见到自己的哥哥竟然说出“汝复弃我”的话,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慈地比丘见到妹妹拿不定主意,竟放出狠话:“汝若不如是者,我与汝绝,不复来往言语、共相瞻视。”就是从此断绝兄妹关系。在慈地比丘一再的威逼之下,蜜多罗比丘尼终于屈服了。

  蜜多罗比丘尼当面向佛陀检举陀骠摩罗子:“世尊!一何不善不类陀骠摩罗子!于我所作非梵行波罗夷罪。”而慈地比丘则在一旁附和道:“如妹所说,我先亦知。”

  佛陀闻后,叫来双方当事人,问陀骠摩罗子:“汝闻此语不?”陀骠摩罗子回答说“已闻,世尊!”佛陀问:“汝今云何?”陀骠摩罗子可以说是有口难辩,因为“非梵行”这种事情,根本就是说不清楚的。于是他只好说:“如世尊所知,如善逝所知。”这话回答的有些圆滑,大意是说佛陀肯定会知道事情原委,肯定会主持公道。佛陀说:“汝言如世尊所知,今非是时。汝今忆念,当言忆念;不忆念,当言不忆念。”佛陀的意思很明白:到底有没有这回事,难道你自己一点都没有印象了?陀骠摩罗子回答:“我不自忆念。”也就是根本就没有这回事,纯粹是人家诬陷。

  此时尊者罗睺罗站在佛陀执扇扇佛,他顺口插了一句话:“世尊!不善不类是比丘尼言:尊者陀骠摩罗子共我作非梵行。慈地比丘言:如是,世尊!我先已知,如妹所说。”罗睺罗这番话还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即既然检举人和证人俱在,这“非梵行”之事大体上就八九不离十了。

  佛陀听后,便反问罗睺罗:“如果现在有人说你与某尼非梵行,而且也有人在一旁作证,那么你罗睺罗该怎么办?”罗睺罗回答:“世尊!我若忆念,当言忆念;不忆念,当言不忆念。”佛陀闻后斥责道:“罗睺罗!愚痴人汝尚得作此语,陀骠摩罗子清净比丘何以不得作如是语?”佛陀对罗睺罗说,连你这么愚蠢的人都会如此回答,更何况比你高明百倍的陀骠摩罗子呢?佛陀的本意是,你罗睺罗此时插话,根本就是多余。

  此时,佛陀对大众比丘宣布说:“于陀骠摩罗子比丘当忆念,蜜多罗比丘尼当以自言灭,慈地比丘僧当极善呵谏教诫:汝云何见?何处见?汝何因往见?”这是对三人的处分分别如下:

  1、陀骠摩罗子比丘要好好反省;

  2、蜜多罗比丘尼因为诬告他人,要给予默摈,逐出僧团;

  3、对于慈地比丘的错误,大家要搞清原因,耐心劝导,多做思想工作。

  佛陀还严厉斥责慈地比丘:“云何愚痴?以因饮食故,知而妄语!”

  最后,佛陀为陀骠摩罗子尊者正名:“陀骠摩罗子清净无罪。”

  一个出家人,仅仅是为了吃了几顿粗食而蓄意陷人于不义,实在是小题大做了。还是佛陀在诗偈中说得好啊——

  若能舍一法,知而故妄语,不计于后世,无恶而不为!

  宁食热铁丸,如炽然炭火,不以犯禁戒,而食僧信施!(9.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N 1076经:本经叙述陀骠摩罗子请佛允许自入涅槃。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L 1075经:本经记述慈地比丘由于饮食之故而犯妄语罪,无端诬陷陀骠摩罗子尊者。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B 第306经(人经)、第307经(见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
 漫说《杂阿含》(卷九)~Q 第254经(二十亿耳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长阿含》(卷九)~C 九成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A 1081经:本经为佛陀教化“起不善觉”..
 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漫说《中阿含》(卷七)~A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H 979经:本经叙述须跋陀罗尊者在佛陀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求法的态度[栏目:星云法师]
 修行和风水有没有关系?修道的人应不应该去追求风水?[栏目:法清法师·问答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2011年百日共修开示 闻法方式(一)[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佛教的慈悲思想(显明老和尚)[栏目:佛教思想研究]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栏目: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读(人间佛教的展望)有感(满纪)[栏目:人间佛教]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人间佛教,利乐有情[栏目:张朋]
 应机施教与时代精神——星云大师率团回大陆弘法探亲感言[栏目:净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