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促,当修习善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0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促,当修习善法。佛陀在一次即席开示中,对诸比丘说:“寿命甚促,转就后世,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无有生而不死者,而世间人不勤方便专修善法、修贤修义。”古今谈及人生苦短的话题可谓俯拾皆是,比较著名的当是曹操的《短歌行》,所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于持戒的出家比丘而言,自然是不可能去借酒消愁。事实上借酒来消愁也并不牢靠,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使愁绪连绵不绝,因此借助于纵欲放浪形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生在世百年,固有一死。几十年的光阴也不算短,如果让光阴白白流过,倒也十分可惜。所谓珍惜光阴之类的话,大体上比较空洞。从佛家来说,怎么样才算是不虚此行呢?“应勤习善法,修诸梵行”。“梵行”乃为清净之行,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第1085经谈到诸行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非稣息,变易之法,乃至当止一切有为行,厌离、不乐、解脱。”诸行无常乃为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是根本法义。行乃流动变化,即“有为”。所谓有为之法全由因缘所造,所以说一切法无常。正因为人生无常,有限生命才显得短促,故而佛陀才一再让我们要珍惜生命,“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对待有限的生活,我们应该“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才是出家比丘应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无常的观念,与时下主张与时俱进、为社会和谐做贡献其实并不矛盾。这两种关系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即“外现菩萨相,内修声闻行”。如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堪具为当代大师风范。(10.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E 从1084经到1103经,基本上都是叙述魔王波旬是如何给佛陀和诸比丘制造麻烦的。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C 1083经:本经以大象小象之别,来比喻新耆比丘的之间的差别。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C 1064经重点简述提婆达多贪图供养之弊..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A 1145经至115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A 《杂阿含经》第四十卷的内容,主要以叙述诸..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D 四、郁伽支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漫说《长阿含》(卷二)~D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P 1078经:此经叙述为沐浴异比丘与天神..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三)~C 五、拘楼瘦无诤经(分别无诤经)(169..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显大师对当今佛教的启迪[栏目:学诚法师]
 认真学佛防护自心[栏目:传喜法师]
 慧思的弥勒信仰和末法思想(胡运华)[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大方等如来藏经》白话注解(上)[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守住誓言,不忘初心[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深深的希望(传仪)[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修持虔诚心之道[栏目:竹庆本乐仁波切]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十七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栏目:净界法师]
 沉痛悼念真禅法师[栏目:高振农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