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G 1099经叙述众多比丘为佛作衣时,魔王波旬又来扰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1

  1099经叙述众多比丘为佛作衣时,魔王波旬又来扰乱。“时,有众多比丘集供养堂,为作衣事”。此时魔王化作一个壮年婆罗门,“作大萦发,著兽皮衣,手执曲扙,诣供养堂,于众多比丘前默然而住”。坐了好久,见到比丘们都专注于制衣,没有人理会他,觉得十分没趣。最后,波旬只好开口说:“汝等年少出家,肤白发黑,年在盛时,应受五欲庄严自娱,如何违亲背族,悲泣别离,信于非家,出家学道?何为舍现世乐,而求他世非时之乐?”诸比丘回答说:“我不舍现世乐求他世非时之乐,乃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那么什么叫“舍非时乐就现世乐”?比丘对此回答是:“如世尊说,他世乐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世尊说现世乐者,离诸炽然,不待时节,能自通达,于此观察,缘自觉知。”这个假冒的婆罗门听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相当反感,简直是气急败坏,但是又哑口无言,“三反掉头瘖痖,以杖筑地,即没不现”。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一下子就没了身影了呢?在场的诸比丘可以说从来没见到这种架式,便十分恐怖,身毛皆竖:“此是何等婆罗门像,来此作变?”于是大家将此情况向佛陀汇报,佛陀为大家揭开谜底:“此非婆罗门,是魔波旬来至汝所,欲作娆乱。”

  1100经叙述一位名叫善觉的比丘与恶魔相遇时的英勇表现。善觉比丘时常感喟,觉得自己跟随佛陀出家修道,可以说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今当得贤善命终,于此来世亦当贤善”,也就是发愿要毕生追随佛陀修道,勤修梵行,自始至终做一个好比丘。魔王知悉此念想后,心里很不舒服,便“化作大身,盛壮多力”,此大力士据说“力能动地,见生恐怖,心惊毛坚”。结果当这个相貌丑陋的大力士朝善觉比丘面前一站,他立即慌了手脚,“即生恐怖”,只好求助于佛陀。佛陀对其开示:“此非大身士夫,是魔波旬欲作娆乱。汝且还去,依彼树下,修前三昧,动作彼魔,因斯脱苦。”用禅定功力来克服魔波旬的扰乱,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当魔王再次前来娆乱善觉比丘时,善觉比丘即说偈曰:“我正信非家,而出家学道,于佛无价宝,正念系心住。随汝变形色,我心不倾动;觉汝为幻化,便可从此灭!”

  1101经是佛陀为诸比丘说法时,魔王前来问难。佛陀对诸比丘道:“如来声闻作师子吼,说言:已知!已知!不知如来声闻于何等法已知、已知故作师子吼?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佛陀对声闻弟子的说法重点,还是四圣谛。魔王问佛:“何于大众中,无畏师子吼?谓呼无有敌,望调伏一切。”意思说世尊您凭什么说自己无所畏惧而且调伏一切众生呢?佛陀回答:“如来于一切,甚深正法律,方便师子吼,于法无所畏;若有智慧者,何故自忧怖?”1102经叙述佛陀在王舍城外的旷野之中为五百比丘说法(五受阴生灭之法)。在说法之时,五百比丘将各自使用的钵置于“中庭”(大约是五百比丘围坐于佛陀四周,而将钵置于中间的空地中)。此时有魔王化作大牛,跑到放置钵的地方横冲直撞。诸比丘便立即起身驱赶大牛,“莫令坏钵”。于是佛陀及时揭开了大牛的可憎面目:“此非是牛,是魔波旬欲作娆乱。”并说偈:“色受想行识,非我及我所;若知真实义,于彼无所著。心无所著法,超出色结缚,了达一切处,不住魔境界!”而1103经述说佛陀为弟子们说六触入处妙法,恶魔同样来娆乱。佛陀亦说偈曰:“色声香味触,及第六诸法,爱念适可意,世间唯有此。此是最恶贪,能系著凡夫;超越斯等者,是佛圣弟子,度于魔境界,如日无云翳。”

  关于魔王波旬的话题,今后有时间将作进一步阐析。至此第三十九卷结束。(10.9.)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A 《杂阿含经》第四十卷的内容,主要以叙述诸天之事为主。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F 1092经(魔女经):所谓魔女就是魔王波旬的女儿,据说魔女见到其父诱惑佛陀不成,便自告奋勇前往诱惑佛陀,结果也是无功而返。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C 五、世记经·龙鸟品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一)梵摩经
 漫说《长阿含》(卷六)~B 佛陀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G 1221经:本经叙述尼拘律想尊者因病般..
 漫说《杂队含》(卷二十八)~E 761与762经讲有学与无学的区别。..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E 1278经:本经叙述提婆达多的党羽因诽..
 漫说《长阿含》(卷一)~B 佛名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C 在第613经中,佛陀把四念处纳入“善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重在依止善知识[栏目:传喜法师]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十二、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珠宝观音[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供僧和点灯的功德[栏目:海涛法师]
 禅宗“直观本质”的哲学意蕴(韩凤鸣)[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把那些妄想心通通抖落掉[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十八)珍惜人身 精进修法[栏目:圣者言教]
 认识因果 第一章 生命无常[栏目:清净法师]
 面对是非[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爱执自我有何过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心理养生四要素(牛松森)[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