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经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77

  1137经还是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比丘外出乞食,在施主家里,未必样样如意。因此,作为乞食者,就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到时候心情会被境相所左右。佛陀他老人家很高明,因此他就给比丘们提前打好预防针,教导他们说:“若有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彼当施我,莫令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以如是心而至他家,若他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则屈辱。以是因缘,其心退没,自生障阂。”就是说,如果比丘入他家乞食时,心中怀着这种想法,问题就麻烦了,这就是心态有问题,需要调整心态。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换成我们自己,到人家去乞食,哪能般般如意称心呢?所以佛陀说教导弟子们说,应该以下述心态去他家乞食:

  “若复比丘欲入他家,作如是念:出家之人卒至他家,何由得施非不施,顿施非渐施,多施非少施,胜施非陋施,速施非缓施?作如是念而至他家。若彼不施,乃至缓施,是比丘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

  作为比丘到普通民众或居士家去乞食,谁也不能确保能否乞到食物;就算能乞到饭食,也不能保证很快就能将饭菜布施出来,也不能保证饭菜是否丰盛可口,是否恭敬有加。哪怕是连续好几天乞不到食物,也不能心生障碍,怨恨人家甚或开口埋怨人家,而要做到“心不屈辱,亦不退没,不生障碍”,这是正确的乞食心态。最后佛陀还以迦叶为例,说摩诃迦叶尊者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从来不会因为乞食问题而心生烦恼。不过摩诃迦叶尊者脾气有时候有些倔强,比如他乞食时有个习惯,大约是专拣那些穷苦人家去乞食。我们可能会觉得纳闷:佛陀不是教导我们要“次第乞食”,不能挑三拣四的吗?为什么迦叶尊者专挑贫穷人家去乞食呢?摩诃迦叶尊者面对大家的疑惑,坦然地说,这些穷苦人家之所以今生贫穷受苦,是因为他们过去舍不得布施,所以现在弄得很潦倒;如今我向他们乞食,不正是为了让他们广种福田,以换取来生的大富大贵吗?众人听了,纷纷表示赞许。(11.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G 1138经:本经叙述佛劝迦叶为大众说法而未得响应之事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1136经:在此经中,佛陀以摩诃迦叶尊者为典范,告诫弟子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入于他家、接受供养并为人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L 1305经:本经叙述修行不分场合,纵然..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F 第312经(摩罗迦舅经)有一位比丘,名叫..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E 第617经:在本经中,佛陀以生动形象的..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E 第289经、290经(无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D 974经:此经叙述补缕低加外道与舍利弗..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M 1044经所述的事件发生在佛陀灭度之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E 909经为调马经。有一位调马聚落落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D 843经与844经均与舍利弗尊者有关,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咒先要正心诚意 Recite Mantras with a Proper and Sincere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六度篇)[栏目:疑问解答]
 福德日记5月8日─如何获得美好人生?[栏目:福德日记]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6[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经历是“加法”,修行却是“减法”,我们要不断地放下、再放下……您觉得这两者矛盾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栏目: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唯识论的价值[栏目:林国良教授]
 试论佛教的孝道思想(智海)[栏目:佛教与孝道]
 顶礼功德[栏目:上师讲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