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经是佛陀教导波斯匿王鉴别真假阿罗汉的方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6

  1148经:本经是佛陀教导波斯匿王鉴别真假阿罗汉的方法。

  虽说波斯匿王自皈依佛陀,崇信佛法,但是他毕竟是居家人士,对佛法和比丘很难有着深入的了解,甚至连佛教比丘和沙门外道都区分得不是很清楚。有一次波斯匿王见到一大群外道(尼乾子、阇祇罗、一舍罗各七人)在宫门外彷徉时,还以为他们是已经得道的阿罗汉!所以当波斯匿王见到他们时,“即从座起,往至其前,合掌问讯,三自称名言:我是波斯匿王拘萨罗王。”

  后来当波斯匿王将此事经过向佛陀报告时,不仅没有得到赞许,相反却受到了佛陀的斥责:“汝今何故恭敬斯等,三称称名,合掌问讯?”对于这些外道,你作为佛弟子,为什么要恭敬他们,并报上姓名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印度自报姓名大约是十分谦卑的举止,表示对方在思想修为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值得自己尊崇和敬仰。

  对于佛陀的责备,波斯匿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作是念: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斯等则是。”也就是说波斯匿把他们当成了已经成就圣道的阿罗汉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得波斯匿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从经文交待的情况看,这些外道分别是祼形外道、结发外道和一衣外道,这些外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身皆粗大”,也就是肚大腰圆(说白了就是几个脑肥肠满的大胖子)别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仅凭“身皆粗大”这一点,就产生“世间若有阿罗汉者,斯等则是”的想法,似乎让人颇感意外,难道身体长得五大三粗,便是阿罗汉的特征之一?倘若如此,这也太以貌取人了吧?

  佛陀闻后,对波斯匿王开示如下:

  “汝今且止!汝亦不知是阿罗汉、非阿罗汉,不得他心智故,且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勿速自决!审谛观察,勿但洛莫!当用智慧,不以不智;经诸苦难,堪能自辨;交契计挍,真伪则分。见说知明,久而则知,非可卒识,当须思惟,智慧观察!”

  不要说平凡人,即便是出家修持多年的老比丘,在没有证得“他心智”的情况下,不可能对眼前的事物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阿罗汉之所以可以称之为阿罗汉,惟一的标准是他们的“自作证,已卸重担,不受诸有”。而这个标准,单凭我们的五官去观察与思惟,是绝对不可能得出结论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凡夫啊,凡夫怎么可能去妄加揣测圣人的境界呢?如此说来,世间阿罗汉就没有一点迹象可循了?决不是这样。佛陀说,“且当亲近观其戒行,久而可知”,这是对其持戒情状的长期悉心谛审观察,也并不是不可能。从时间上讲,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仅仅时间长是不够的,还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去观察,看看对方能不能“经诸苦难”的考验,能不能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可以说,此时我们便可以给某一个人下定语了,因为可以“伪装一时”,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伪装一世”。

  从这里可以看出,波斯匿王仅凭人家“身皆粗壮”便判定是阿罗汉,岂不是很可笑?然而生活中“以貌取人”的可笑之事可谓司空见惯,不足为怪。如果我们觉得它“可笑”,弄不好我们自己就成了“可笑之人”了。最后用自作一联总结本经:

  不以形相别善恶,但凭慧黠观戒行。(11.1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题向佛陀请教。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C 1147经:本经叙述佛陀为波斯匿王叙述恶劫与老病死一旦到来,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J 1338经:本经叙述一比丘坐池畔而嗅花香..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C 第308经(不染著经):本经叙述若染著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M 987经:佛陀对弟子们说,“我于二法依..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F 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
 漫说《中阿含》(卷一)~E 五、木积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九)~B 二、有胜天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B 二、不思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A 第88经(郁多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经叙述佛在黑暗雨夜中经行..
 漫说《中阿含》(卷三)~E 五、思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唤醒我者是你 我的佛[栏目:莲心慧语]
 注意足下[栏目:衍慈法师]
 鬼买卖[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忍耐是否就是一昧的顺从[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怎样举罪?[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二十一祖 婆修盘头尊者[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栏目:界定法师]
 出家人以孝达道、以道全孝[栏目:明贤法师]
 29 鸽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如何对治贪欲心?[栏目:法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