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6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第一个偈子问道:“云何得名称?云何得大财?云何德流闻?云何得善友?”这样的问题,不光天人很关心,实际上我们世间人也是非常渴望想得到的,比如说在大家心目中拥有一个好口碑,如何能平安发财,如何能获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等等,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佛陀的观点是:“持戒得名称,布施得大财,真实德流闻,恩惠得善友。”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但是句句实在,而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没有半点赘言。

  第一是持戒。持戒是获得好名声的最佳捷径。好名声是用金钱买不来的,用其他方式也很难进行换取。但是对于出家比丘来说,想换得好名声,得到别人的由衷赞叹,惟一可取的办法便是精勤持戒,除此之个没有任何其他途径。持戒的力量可以说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胜过一切颠倒与恐怖。我个人觉得,持戒不是装模作样,不是作秀,更不是伪装,它需要真功夫,而且更注重于内涵即内在的修为与自性的修练。同时,好名声不是求索而来,也不是外人强加于己。佛教徒反对为了博取名声而做出许多名实不符的事情。记得以前看过一则经典:一位比丘路过一个闹市街头,见到一位梵志光着上身,躺在一堆荆棘上打滚。这种古怪的动作,引得很多路人驻足围观。这位梵志见到比丘路过此地,便滚得更欢,好像自己的忍耐力远远超过佛教沙门。这种博取名称的方式,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呢?其实也并不可笑,因为这样的事体,恰恰我们自己也曾经有过。

  第二是布施。我们常说布施功德大,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人人都想发财,拥有财富无论是从哪方面讲,起码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财富用得不是地方,那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祸,这是另当别论,它只是财富的使用是否得当问题,与财富本身并无关联。要想发财或者说想拥有巨额财富,我们该怎么办呢?佛陀回答得非常明确:“布施得大财”。只有甘于布施、善于布施和恭敬布施(最好是无相布施),就一定会获得巨大回报。布施就好比现世里的“高利贷”,它的回报比世间的五分八分的高利贷要高出几十倍甚至几千倍。从现实而言,布施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无私帮助他人。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布施视为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一位幼童身无分文,但是小孩对佛陀很崇敬,于是用双手捧沙供佛,佛陀很开心地接受了童子的布施,并且为童子作授记。从这里可以看出,布施不仅可以一本万利,还可以为以后的人生培植福德。

  第三是真实。什么叫真实?所谓法离迷情绝虚妄,叫做真实。佛说般若法门“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同样,一个人要使自己流芳百世,“真实”最要紧。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基本上是遵循“真实”二字,故鲁迅先生称这部巨著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史学家赵翼称“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其核心还是在于一个“真实”。我们常说“盖棺论定”,当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人们有时碍于情面,不会“真实”;可是一旦这个人离开人世间了,其“真实”的一面便渐渐浮出水面。当然,这种“真实”还是很不彻底,其中原委可谓错综复杂。但是人生在世,总还是要活得“真实”一点好,时时处处练达人情暗藏玄机,其实也未必就是好事。佛陀在经中说“真实德流闻”,其重点在于不断地完善个人的修为,使自己与真实究竟的自性逐渐相契合,从而最终完满自己的道业。

  第四是恩惠。恩惠与布施不完全一样:从层级方面说,布施既可以对上,可以对下,也可以对于同级;而恩惠一般是上对下,或者是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则出现恩惠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从内容上讲,恩惠侧重于帮助和提携,或者在生活和经济方面予以多方关照;而布施一般侧重于经济或物质上的馈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施”。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恩惠与“小恩小惠”完全是两回事,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鱼”有时只是小恩小惠,“授渔”则是实实在在的恩惠。“授鱼”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授渔”则能解决一世难题。“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与朋友相交,重在多付出而少索求。否则的话,不要说善友,即便是狐朋狗友,恐怕维系不了几日。(3.2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J 1283经:本经阐述佛陀的求财观与用财观。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世人而言,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B 646经叙述对信等五根的解说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F 第374~378经(有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A 九、世记经·二灾品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B 沙门果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B 1179经:本经叙述毗梨耶婆罗门为寻失..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经:本经主旨是教导我们应认清一..
 漫说《长阿含》(卷四)~D 八王分舍利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三)~C 五、拘楼瘦无诤经(分别无诤经)(169..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道圣谛[栏目:创古仁波切]
 慈法法师开示:净土法门之大手印[栏目:慈法法师]
 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觉明上人在张掖大佛寺禅院佛事法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栏目:觉明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五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无相[栏目:传明法师]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七章 迦旃延尊者[栏目:流浪者群歌]
 生有涯 学无涯——人生须抉择[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南传菩萨道 下 第七章:真实波罗蜜[栏目:明昆长老]
 百喻经 10 三重楼喻 The Three-Storied House[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