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G 1151经至1154经:此四经分别叙述各类众生在佛前放肆,反被佛陀所感化。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5

  1151经至1154经:此四经分别叙述各类众生在佛前放肆,反被佛陀所感化。

  1151经是年轻阿修罗呵责于佛,“有年少阿修罗来诣佛所,于佛面前粗恶不善语,瞋骂呵责”,佛陀以偈教导其不要瞋怒,“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坚贪,真言坏妄语。不骂亦不虐,常住坚圣心;恶人住嗔恨,不动如石山。起嗔恚能持,胜制狂马车;我说善御士,非彼摄绳者。”大意是不生气肯定会胜于嗔恨,真话一定可以破坏妄语;嗔怒如狂马,而圣人则常住于慈悲软语之中。另据,此处的“阿修罗”未必是指阿修罗道的众生,而为人名,因其闻其兄被佛陀度化出家,而怒气冲冲地跑到佛所刁难质问。

  1152经中叙述一位年少婆罗门叫宾耆迦,在佛前作粗恶不善语,嗔骂呵责。佛陀用譬喻教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辱骂。佛陀对年少婆罗门说:“若于一时吉星之日,汝当会诸宗亲眷属耶?”婆罗门回答“如是”;佛陀问“若汝宗亲不受食者,当如之何?”回答是“不受食者,食还属我。”就是说在某一个好日子,年少婆罗门请一些亲朋好友到家里吃饭,可是客人不给面子,连饭都没吃便离去了。面对丰盛的饭菜,婆罗门只好留给自家人吃了。佛陀说此譬喻的用意何在?“如来面前作粗恶不善语,骂辱呵责,我竟不受,如此骂者,应当属谁?”犹如对着老天大吐口水,老天自然是毫发无损,自己弄不好还会吐沫满身。我想面对别人的辱骂,世间恐怕没几个人心甘情愿地乐于接受,相反还会以骂还骂,以恶报恶,由此口水战不休,甚至为此大打出手,直至“法庭上见”。所以说叫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顶多就是图个精神上的胜利而已。

  1153经叙述健骂婆罗门在佛陀经行之时大放厥词,“作粗恶不善语,骂詈呵责”。佛陀没有理会他,继续经行。这个婆罗门以为佛陀害怕了,便“随世尊后行”,边行边骂。后来佛陀经行结束停下来,住于一处。这个婆罗门自鸣得意地问佛陀:“瞿昙伏耶?”佛陀闻后说一偈:“胜者更增怨,伏者卧不安;胜伏二俱舍,是得安隐眠。”无论是获胜的一方,还是被降伏的一方,都不会获得好的结果。只有舍去“胜”与“伏”观念,才会心无挂碍,天天都可以睡个好觉。这位婆罗门骂了半天,把自己弄得口干舌燥,到最后却换得了佛陀出奇的平静,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倒让婆罗门大失所望,最后连他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简直是昏了头,“如愚如痴,不辩不善”。在1154经中,这位健骂婆罗门在佛陀乞食必经的路上,不仅恶语骂佛,而且还“把土坌佛”(向佛陀身上泼洒尘土)。此时说来也怪,此时竟莫名地刮起逆风,将这些扬起的尘土不偏不倚地反泼到婆罗门的身上。婆罗门见状,真是大为懊恼。佛陀见状而说一偈:“若人无嗔恨,骂辱以加者,清净无结垢,彼恶还归己;犹如土坌彼,逆风还自污。”辱骂与嗔怒就好像逆风而扬的尘土,最终只能使自己灰头土脸,颜面尽失!(11.2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H 1155经叙述一位叫“违义”的婆罗门,他听说佛陀正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便打算要与佛陀展开一场辩论...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何减肥。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B 坚固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
 漫说《杂阿含》(卷八)~D 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C 戳穿波梨子梵志的谎言
 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G 第69经(其道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1经、932经的重点是谈“六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7经至939经再次谈到五随的无常、..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L 第299经(缘起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月溪法师警语[栏目:月溪法师]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栏目:白话佛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九四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八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中国华严思想史的再认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与终南山系华严思想[栏目:华严文集]
 观照法,涅槃近前 Meditating on Mind Objects Brings Nibbāna..[栏目:摩罗迦子经讲记·马哈希西亚多]
 生命教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栏目:学诚法师]
 Becoming a monk is all very well but what would ha..[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百喻经 22 入海取沈水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