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8

  1175(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告诫比丘不要为表象所惑,而要拥有正知正见与正观,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如实观察,如此方得清净无染。

  佛教自传入中国,自南北朝、隋唐乃至宋元期间,禅宗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禅家祖师。我们发现,祖师们在开悟之前,有时会四处行脚参访,请高僧们予以印证。在佛陀时代,这种情况也自然是存在的,比如本经中有位比丘在静处坐禅之时曾作此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

  对于比丘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很难回答,因为每个人的见地根性及修行方法各不相同,所以结论肯定不一样。此比丘便向大家请教,得出三种答案:

  1、“于六触入处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2、“于六界(地、水、火、风、空、识)集、灭、味、患、离如实正知。”

  3、“于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以上三种回答,应该说都没有什么错,原因很简单,大家修持法门不一样嘛,所以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尽相同。然而这位比丘听了心里不满意,并且不开心,最后直接到佛陀那里去请教。

  佛陀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紧兽作譬: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一种名叫“紧兽”的树开花是什么颜色。于是只好向那些见过紧兽树开花的人打听:请问一下,你第道紧兽树开花是什么样子啊(“汝知紧兽不?答言:知。复问:其状云何?”)?于是他得到了如下四种答案:

  1、“其色黑如火烧柱。”

  2、“其色赤而开敷,状似肉段。”

  3、“毵毵(长毛之貌)下垂,如尸利沙果(合欢树果)。”

  4、“其叶青、其叶滑、其叶长广,如尼拘娄陀树。”

  上面四种答案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大家看到紧兽树的时候,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而且也未必是同一棵树。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散乱的特征进行归纳推理,便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紧兽树的果实一开始是赤红色,当果实成熟时,便变成黑紫色;这种树树叶为青色,树叶很光滑,而且既宽又长。经过这种归纳,我们只能大体上了解这种树的刍形,但是要彻底搞清楚这种树是什么样子,方法很简单:自己亲眼去看一看,便会真相大白。佛陀接下来又作一譬:

  “譬如有边国王,善治城壁,门下坚固,交道平正,于四城门置四守护,悉皆聪慧,知其来去。当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若东方使来,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即答言:主在城中四六道头,床上而坐。彼使闻已,往诣城主,受其教令,复道而还。南、西、北方远使来人,问守门者:城主何在?彼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头。彼使闻之,悉诣城主,受其教令,各还本处。”

  佛陀所作的譬喻之中,各有所指:城者,譬人身粗色;善治城壁者,谓之正见;交道平正者,谓内六入处;四门者,谓四识住(识所安住、生长及增广的四个基地,即“色、受、想、行”);四守门者,谓四念处;城主者,谓识受阴;使者,谓正观;如实言者,谓四真谛;复道还者,以八圣道。

  其实佛陀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该比丘。该比丘的问题是“云何知、云何见,得见清净”,佛陀回答是把握好我们自己,让身识皆能不放逸,守护好四门,持有正见,拥有正观,修之以八正道,如此一来,岂能不得清净?(12.2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M 1176经:本经为大目犍连代佛说法,重点为何谓“有漏法”及“无漏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K 1174经:本经以流树为喻,教诫比丘当不著内外境界,直至涅槃。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A 一、沙门果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D 1128经~1130经:此三经叙述沙门..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A 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J 1236经、1237经:此二经叙述波斯..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C 1123经:有一位与佛陀同为释迦族的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997经谈到如何使功德增长的问题。..
 漫说《中阿含》(卷十九)~A 一、梵天请佛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G 568经:本经主要叙述质多罗长者请教迦..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J 第323经(六内入处经):本经阐述的何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杂流第八)[栏目:念佛感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