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L 1258经:本经以鼓为譬,教导弟子当不断修习。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4

  1258经:本经以鼓为譬,教导弟子当不断修习。

  佛陀在本经开始即作了一个譬喻:

  “过去世时,有一个名陀舍罗诃,彼陀舍罗诃有鼓名阿能诃,好声、美声、深声,彻四十里。彼鼓既久,处处裂坏。尔时,鼓士裁割牛皮,周匝缠缚;虽复缠缚,鼓犹无复高声、美声、深声。彼于后时,转复朽坏,皮大剥落,唯有聚木。”

  这个故事的寓意我想大家都能看得明白:纵为名鼓,一旦到了它的使用年限,再好的鼓,哪怕经过鼓士的精心修复,仍无法避免最终沦为一堆朽木的命运。那么佛陀作这个譬喻有何用意呢?“比丘!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以彼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故,于如来所说修多罗(契经)甚深明照,难见难觉,不可思量,微密决定,明智所知,彼则顿受、周备受,闻其所说,欢喜崇习,出离饶益。”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天资聪慧,记忆力也相当好,甚至小时候便有“神童”的美誉。但是虽有“神童”的名号,并不能说明成人之后就一定比常人高明多少。佛教里讲“所知障”,通俗地讲,就是对世法产生种种偏执与各种错误的认识,从而障碍了正信与菩提心的生起。当然,学习了某一类知识(比如说世间的某种知识),时间久了,便会产生一种自拔心态,觉得佛法所讲的与世理不合,甚至不屑一顾,这也是一种另类的“所知障”,又可称作“邪见”,大凡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会陷入其中。

  佛陀告诫弟子们说,作为佛弟子,无论天资如何,都要认真去修身、修戒、修心与修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会虚心去深入经藏,对于佛法的精义也会慢慢地摄意受持,并能全部地领会并化为己有,最终遵崇修习,从而获得真正的饶益,获得最后的出离。

  相反,那些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甚至目空一切的人,却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对于修身、修戒、修心和修慧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对于佛经也持轻蔑的态度;因为心怀我慢,所以对佛法义理也不会纳受并受持,所以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得到真正的出离与饶益。坦率地说,这样的人其实在教内也是有的,他们对佛经很不喜欢,相反,对那些所谓的“世间众杂异论、文辞绮饰、世俗杂句”却能做到“专心顶受”。这样的人,最终将是一无所获,就好像一只年代久远的破鼓,被人随手丢弃于墙角,谁也懒得去理会它了。

  从本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得:面对佛法经典,我们一定要虚心求教,决不可贡高我慢。同时,若止于文字知解而缺乏精勤实修,同样也不会获得真正的饶益。(3.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佛弟子当如何守护根门。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K 1257经:本经叙述时光流逝之迅速。
 漫说《杂阿含》(卷二)~L 第50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L 1175经(紧兽喻经):本经以紧兽为喻..
 漫说《杂阿含》(卷三)~E 第65经(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A 第88经(郁多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P 992经:本经叙述二种福田。这..
 漫说《中阿含》(卷三)~C 三、度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
 漫说《长阿含》(卷八)~E 四正法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念动中禅 第五日法谈 慈悲、七觉支、界[栏目:正念动中禅]
 洛阳城北伽蓝记卷第五(杨炫之)[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大地风云经(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当下就是你实践慈悲与爱的世界[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审视你正在作什么[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8.元素特性与集合特性[栏目:赵跃辰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释经题[栏目:智谕法师]
 成唯识论 源流[栏目:成唯识论译注]
 14.云何名不缺戒?[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你很有心得,而且成长很快[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