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五 生禅品 经文.注释
 
{返回 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77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五 生禅品
经文.注释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着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着也。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1故,盖覆真如*2。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着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着心着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3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注释 

   *1妄念:

  指虚妄的心念。也就是无明或迷妄的执念。此妄念能搅动平等的真如性海,而现出万象差别的波浪;若能远离,则得入觉悟的境界。

  *2真如:

  真,真实不虚妄的意思;如,不变其性的意思。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的本体,为一切万有的根源。又作如如、如实、法界、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等。

  *3菩萨戒经:

  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本经虽称“经”,实应属“论”,传说系无着记录弥勒的说法而成。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的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备受重视。


{返回 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祖坛经讲话 第五 生禅品 译文
下一篇:六祖坛经讲话 第四 定慧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二 般若品 译文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三 决疑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八 顿渐品 译文
 六祖坛经讲话 第八 顿渐品 经文.注释
 六祖坛经讲话 第十 付嘱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七 机缘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八 顿渐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问题讲解
 六祖坛经讲话 第六 忏悔品 译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二 1 佛菩萨为何具有庄严相[栏目:宽见法师]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十三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学习灵巧[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五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僧格的养成与完善——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学诚法师)[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把心融入到每个对境当中[栏目:达真堪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三)八炎热地狱之寿量[栏目:圣者言教]
 博大精深的佛教 落后给予我们的责任[栏目:能弘法师]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提升修行,庄严国土[栏目:张朋]
 为妻子祈愿文[栏目:家庭·伦理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