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F 1279经:本经为佛家伦理经典之一,内容主要是叙述何为“负处”,何为“胜处”?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7

  1279经:本经为佛家伦理经典之一,内容主要是叙述何为“负处”,何为“胜处”?

  有一位天子向佛陀请教:“退落堕负处,云何而得知?唯愿世尊说,云何负处门?”

  这里的“负处”是指落于败方,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衰败”或“中落”;而经中所说的“胜处”,是指“兴盛”或者“吉祥”,也就是获得胜利的一方。这位天子的意思是,什么样的行为是衰败之相,什么样的行为是兴盛之征。佛陀用偈的形式给予回答,内容比较多,我在这里择其要而略述之。

  佛陀首先说,对于“胜处”或者“负处”,要想知道其实很容易,“胜处易得知,负处知亦易”。为什么这样说呢?只要看看每个人平时都做了些啥,就大体上心领神会了。

  第一,在平时交往处世方面,“乐法为胜处,毁法为负处”,乐于佛法或赞叹欢喜于佛法之中,这叫殊胜之处,必定会兴盛不衰;相反,如果总是想着毁谤佛法,那就是衰败之相,肯定会不吉利。还有,“爱乐恶知识,不爱善知识;善友生怨结,是名堕负门”,不喜欢亲近善知识,相反有事没事时就喜欢纠集一帮狐朋狗友为非作歹,这样的人才是糟糕。此外,像“爱乐不善人,善人反憎恶;欲恶不为欲,是名负处门”,道理都一样。

  第二,在经商待人以及处理夫妻关系方面,“以秤以欺人,是名堕负门”,这是商人经商时惯用的小把戏;“博弈耽嗜酒,游轻著女色,费丧于财物,是名堕负门”,这是指平时不务正业,喜欢游手好闲的恶男人,好赌钱嗜酒且贪色,有点像《金瓶梅》里的那个西门庆,“男子心放荡,舍妻随外色”,当然不是好男人。而对于不守妇道的女人呢,“女人不自守,舍主随他行”,背着丈夫去找别的男人,这样的女人便是衰败之相。与此相应的是,老夫少妻或者老妻少夫,这都不是什么好现象,都可以归为衰微之类。

  第三,在个人的习气方面,“常乐著睡眠,知识同游戏,怠堕好嗔恨”,“多财结朋友,酒食奢不节,少财多贪爱,生于刹利心;常求为王者,是则堕负门”。白天喜欢睡大觉,待人如同儿戏,没有半点诚意;对待朋友嫌贫爱富,典型的势利眼;花钱大手大脚,从不知节制;自己吃好穿好,却舍不得半点施舍,这些都是很糟糕的事情。

  第四,在孝养父母长辈方面,“若父母年老,不及时奉养;有财而不施,是则堕负门”,不顾父母年老体弱却置之不理,任其生死听天由命,如同禽兽一般。“于父母兄弟,捶打而骂辱,无有尊卑序,是则堕负门”,打骂父母和兄弟,在长辈面前没大没小,无有尊卑,都是不吉利的征兆。

  第五,在对待佛法僧三宝方面,“佛及弟子众,在家与出家,毁訾不恭敬,是则堕负门。”不恭敬三宝倒也罢了,相反去毁骂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犯下不赦恶罪。

  第六,在个人修为方面,未证言证,犯下大妄语戒,“实非阿罗汉,罗汉过自称。是则世间贼,堕于负处门。”这些大言不惭的人,可谓世间之盗贼,甚至可以称之为“四众公敌”。

  最后佛陀总结说,“此世间负处,我知见故说,犹如险怖道,慧者当远避。”这部经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它完全是一部阐述世间伦理道德规范的经典,如同《善生经》一样,都是佛教伦理观的集中体现之一。(3.19.)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G 1280经:此经叙述天人与佛陀之间关于“爱”的问答。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E 1278经:本经叙述提婆达多的党羽因诽谤舍利弗和目犍连,最终遭受大苦报。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E 1168经:本经以打麦为喻,诫诸比丘当..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E 十六种事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E 第373经(子肉经):本经重点阐述观察四..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A 一、罗摩经(204)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A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中阿含》(卷九)~C 三、郁伽长者经(上)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C 三、闻德经
 漫说《中阿含》(卷八)~D 四、阿修罗经
 漫说《长阿含》(卷五)~E 什么叫授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评中国学术史概论[栏目:太虚法师]
 中观根本论[栏目:五部大论专集·入中论·参考]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四 第三十八章 如来顶咒 功德无量之一[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愿为佛做事[栏目: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佛学入门简要 中级课题 (二十五) 三十七道品 (中)[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正分25 发行菩提心 当修六度(1)[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人生如梦 智慧解读[栏目:传喜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密宗念诵咒语时,为什么要规定数量,而且还要在念珠上做记号,这样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论《六祖坛经》中的“自性”与“佛性”(孙克昱)[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