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世人而言,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8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于世人而言,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我们在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时,其中一句经文叫“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为什么说我们“南阎浮提众生”的每一个举动,甚至每动一个念头,都是“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呢?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可谓是“恶多善少”,所谓“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地藏经》),很难真正生起善心。对于娑婆世界的众生习性,佛陀的对治法门是让我们尽量少一点“举止动念”,因为一旦有了“举止动念”,所产生的后果便是恶举止与恶念头。就好像喜欢小偷小摸的人,他们若是到某处去,哪怕是观光旅游,总是会下意识地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

  本经中正是谈到这个问题。有一位天子向佛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决定以遮遮,意妄想而来;若人遮一切,不令其逼迫。”这位天子言下之意是:既然这个世界的众生都会容易制造恶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身不做事,口不言语,意不起念,这样不是就不会制造什么恶业了吗?这样的观点可以说又偏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犯了“因噎废食”的毛病。南阎浮提众生虽然说“其性强刚,难调难伏”,而且是“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但不是说让我们从此以后与“举心动念”完全绝缘了呀!正如我们人生一世总归要归于死亡,有些人喜欢钻牛角尖,说既然早晚都是死,还不如及时行乐享受人生。

  针对这样一种极端想法,佛陀的回答是:“决定以遮遮,意妄想而来,不必一切遮,但遮其恶业;遮彼彼恶已,不令其逼迫。”佛陀在这里纠正了天人对“遮遮”的片面理解,认为这里的“遮遮”,是指对于恶业的遮止;倘若对恶业有了遮止,那么妄想自然就不会产生了。所以什么该遮止,什么不该遮止,这才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遮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遮止一切——我们该遮止恶业,而对于善业,不仅不需要遮止,相反却是多多益善。善业一旦日日增长,恶业就会逐日减损,如此一来,我们的功德不就缓慢地趋于圆满了吗?

  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3.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I 1282经:此经是天子向佛陀请教一些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话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G 1280经:此经叙述天人与佛陀之间关于“爱”的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H 694~696经:比丘请教佛之问题,佛..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B 二、三十二相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A 713经(转趣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A 一、行欲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I 704经(不正思惟经):本经叙述若不正..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D 1084经、1085经:本经叙述人生短..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N 第336经~342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抗战五周年之新意义[栏目:太虚法师]
 大悲咒句解 55、摩诃悉陀夜[栏目:大悲咒句解]
 华严宗简论 第四章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十玄门[栏目:真禅法师]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06-071四无量心[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