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J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佛所,向佛陀述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6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佛所,向佛陀述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彼当至究竟,如蚊依从草;若得正系念,一心善正受。”

  此四句偈的意思比较简单,但是其中义理深奥,非常人能解。此处的“究竟”,与佛教中常说的“究竟”,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天子所居乃为诸天胜境,在他们看来,天界大约便可以视之为“究竟”。故其说,一切人都要抵达究竟方为安隐,就好似蚊虫最终要依于草丛来安住并繁衍后代。如何通达于究竟呢?需要“正系念”,并通过正系念来达到“正受”(初禅以上之禅定)。

  何谓“系念”?通俗地讲,就是将各自的心念系于一处而不思想其他。比如净土念佛法门中的“三时系念”,也就是将自己的心念全部系于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之中,从而做到念念相继,不给闲杂念头丝毫入侵的机会。正如《观无量寿经》所说,众生用心观想佛时,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在《杂阿含》中也不止一次地谈到正系念——这里“正系念”,乃为心无旁骛、符合佛教义理之系念。如1259经说:“愚痴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这里重点是讲六根的前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五支。第1271经中阿难尊者受持佛陀的四句法经偈中也谈到:“其心不为恶,及身口世间;五欲悉虚空,正智正系念。不习近众苦,非义和合者。”若人保持正智正系念,则可以使我们远离众苦,从而获得圆满解脱。可以说,先有系念,后有禅定。系念是通往禅定的必经之路。

  佛陀对此观点是:“彼当到彼岸,如鱼决其网;禅定具足住,心常致喜乐。”从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对于天人眼中至高无上的“究竟”,认为其实质上并不“究竟”,因为它不是佛陀所主张的“彼岸”。佛陀的“彼岸”,乃是冲破生死之网的彻底解脱,这种解脱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束缚,于三界来去自如。在佛教看来,欲达到此种解脱,其着眼点还是落在“禅定”的修持法门。由定而生正智慧,是迅捷通向解脱的绿色通道。(4.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K 1304经:本经叙述若身心不放逸,则魔怨不得自在寻伺。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叙述如何与“正士”(善知识)交往。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七)~A 一、何欲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一)~C 三、说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K 575经:本经叙述质多罗长者从容而逝。..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B 二、大缘方便经
 漫说《中阿含》(卷八)~B3 阿难比丘伟大的一生
 漫说《长阿含》(卷二)~D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F 第374~378经(有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B 971经:本经叙述一位上座外道说了以偈..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B 二、自观心经(上、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大圆满就是修自心的净土[栏目:藏传净土法门·参考资料]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五章﹕信 Chapter Five: L..[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摩揭陀王舍城和竹林精舍[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对于持受密法的开示[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破瓦法的观修要点和传承(达真堪布开示)[栏目:颇瓦法[往生法]]
 2010培训开示(二)消业积福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八风吹不动 智慧在心中[栏目:宽运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栏目:其它]
 Straight from the Heart - Contents & Introduction[栏目:Maha Boowa]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轮回过患(五)[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