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T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98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

  阿含经中的譬喻很多,有的譬喻与中国的很多审言故事竟是如此地巧合。诸如有个成语叫“掩耳盗铃”(原为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这则成语广为熟知,其寓意乃是嘲笑自欺欺人、欲盖弥彰的愚蠢行径。而本经所记的一个偷瓜人,其愚蠢与这位来自古代中国的盗铃人竟是如出一辙:“有盗者夜偷其瓜,见月欲出,而说偈言:‘明月汝莫出,待我断其瓜;我持瓜去已,任汝现不现。’”趁着夜黑风高跑到瓜田里去偷得几个瓜享用,虽是偷窃,然这种行为却比较常见——这些小动作在我们少年的时候,依稀也曾做过。其实偷盗者本人在行窃之时,心理不仅十分紧张,且是心存侥幸,心中默祷自己的偷窃行为万万不要被他人发现。当一旦得手,心中呈现的或许是短暂的一番窃喜与庆幸。作为生活中的一分子,连鲁迅笔下的《故乡》中的那些小伙伴们,结伙去偷瓜,并不可恶,却是活生生的原生态写照。

  盗瓜者或盗钟者在行窃之时心存侥幸实属常情,然其以“掩耳”的方式或期盼明月晚出的心里,就侥幸得有些令人发笑了:“月亮儿你行行好,当我在偷瓜的时候,你万万不可露出脸来,否则我就被人发现了;倘若我摘瓜成功逃去,你再出来,那便是帮了我的大忙啦!”企图阻止或限制月亮升起的时间,注定是无法实现的痴心妄想;最好的办法,便是不要伸出那自己贪婪的双手,“伸手必被捉”。

  正在瓜田附近修习的一位比丘见此情状,于是也附说一偈:“恶魔汝莫出,待我断烦恼;断彼烦恼已,任汝出不出。”如果我们把比丘与盗瓜者作为比较,可见二者心中所企图的完全不同:比丘是为了断除烦恼与贪欲,而盗瓜者却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比丘心存美好的愿望,盗瓜者却是动机不良。诚然,我们从成就道业的角度上讲,比丘从凡夫修习到阿罗汉,中间需要经历种种波折与考验,这其中就很可能会有恶魔的侵扰。即是说,恶魔出与不出,这只是或然而非必然。因此比丘愿望自己在修习中不要遇见恶魔,避免使自己尚未坚固的道念受到影响——这样的愿景我们乐见其成,因比丘成道即说明波旬日损。而对于那个盗瓜者来说,我们却希望他心中的企图无法实现,否则他会向罪恶的深渊,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未来所获成就的有无与大小,与其愿力(发心)的正邪、大小将直接相关。愿力不仅影响此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累世累劫。(6.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十)~U 1356经:本经叙述沙弥与比丘之间以偈应答。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十)~S 1354经:本经叙述一女子欲投河自尽,被比丘劝止。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D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
 漫说《中阿含》(卷五)~B 二、成就戒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M 第80经(法印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D 四、牛粪喻经
 漫说《长阿含》(卷三)~D 佛陀葬法
 漫说《杂阿含》(卷八)~B 第197的(示现经)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杂阿含》(卷八)~L 第218经(苦集灭经):世尊为对弟子们宣说..
 漫说《杂阿含》(卷五)~G 第109(池譬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愿、解、行[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栏目:宽运法师]
 香板[栏目:佛教常用器物]
 麦克尔·罗奇格西——赚钱也是一种修行[栏目:名人说佛·名人佛缘]
 乞求者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第五章 中年以后的处境[栏目:影尘回忆录]
 信心生天[栏目:永海法师]
 Liberation from All Bondages[栏目:S.N. Goenka]
 中国佛教之命脉-禅观教育[栏目:惠空法师]
 心存欢喜,随遇而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