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七)~C 三、分别圣谛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45

三、分别圣谛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主讲人员:佛陀、舍利弗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赞舍梨子、目犍连二尊者。说舍梨子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犍连长养诸梵行,好似养母。舍梨子循佛言教,对比丘广说四谛以及八正道之义。   

  这部《分别圣谛经》,它的重点落在了舍利弗对于四谛的进一步分析上面,与上面的《象迹喻经》的主旨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我的着眼点,则是放在了佛陀对于舍利弗及目犍连二位尊者的赞叹方面。

  如果说《象迹喻经》是舍利弗对于四圣谛的评价是: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所在,它在诸法中最为第一,它能够含摄诸法。那么佛陀对于四圣谛的评价又是什么样子呢?在这部经典中,佛陀对大众比丘说:“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它是由生到死并超生脱死的一个根本性的法门。佛陀在此进一步说,不仅是过去诸如来与未来诸如来,都是依照四圣谛的教法而修行,就是释迦佛自己本人,也是依照四圣谛去修行实践并最终成就佛道的。

  接下来佛陀开始赞叹舍利弗,说舍利弗是“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并高度赞扬舍利弗成就了“实慧”。总得来说,就是说舍利弗已经具备了各种智慧,达到了“无有障碍”的地步。那么佛陀为什么如此看重舍利弗呢?原因是“我略说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舍利弗不仅善于宣说,而且还能使听众能够及时地引导,使他们对佛法生起信仰。佛陀不仅赞叹了舍利弗,而且还赞叹了目犍连尊者。佛陀对于目犍连尊者的赞叹为:“目犍连比丘能立于最上真际,谓究竟漏尽”。所谓“最上真际”,就是指最高的解脱,也就是无余涅槃,与后面的“究竟漏尽”是指同一个意思。最后,世尊对二人进行了总结:

  “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犍连比丘养诸梵行,犹如养母。”

  佛陀的这段话,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句话我们很少听说,后来的佛教高僧往往都不愿意提这两句话。把舍利弗比作“生母”,把目犍连比作“养母”,我们在别的经典上的确很难看到。佛陀为什么这么说?“生母”与“养母”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对此,我个人的观点是,佛陀的意思是,在教化众生方面,舍利弗很会善巧方便说法,他能够使那些对佛法没有信念的人,会生起无上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讲,佛陀便说舍利弗“生诸梵行”,就是能令众生不仅对佛法产生信仰,而且会按照佛陀的教导,去老实修行实践。因此佛陀对舍利弗的称赞语是“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亲生母亲,将我们的生命带到了这个世间,仅从这一点上来讲,母恩的确是恩重如山,难以回报。那么目犍连尊者呢?他能够“养诸梵行”,就是能够使我们的信念不会动摇,使我们的信仰不会淡化;不仅如此,他还能使我们趋向更高的修行次第,直到解脱涅槃为止,因此佛陀说他“能立于最上际”,也就是证得无上的涅槃胜境。我们这里需要注意,“养母”不是“后母”,在我们的印象中,后母往往不是那么友好、慈善,而养母就不一样了,她们对于养子女们倾注了所有的慈爱与关怀。因此我们需要记住佛陀的话,对于学佛众生来说,舍利弗犹如生母,目犍连犹如养母,切记切记!

  既然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人如此深得佛陀的器重,因此佛陀就当着众人的面,告诫大家:“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犍连比丘”,大家都要恭敬他们,礼拜他们,不能有丝毫的贡高怠慢。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是“舍梨子、目犍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因为他们二位对于我们的修行道路很有助益,有了他们二位,大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他是我们的修行导师,我们当然要恭敬、礼拜他们二位啦!

  佛陀说完这段话之后,就“即从座起,入室宴坐”。

  值得注意的是,佛陀离开后,舍利弗开始向大家再次宣说了四圣谛法门,但是我们没有见到目犍连尊者给大家说法。根据我的理解,目犍连此时肯定在座中的,既然佛陀当众赞叹了二位尊者,他是不是也要在舍利弗说完之后,再说一段法语让大家受些法益呢?我想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但是可能目犍连所说之法与本经的主题不完全相同,估计是放到另外一部经中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历次佛经结集时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如实口述的缘故。

  舍利弗对大众比丘所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若仔细分析这句话,我觉得重点应落在“出世”二字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修习四圣谛法门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出世”,离开这个令人不安的、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的人世间,到另外一个安稳的、无忧无虑的、极度快乐的世界里去(当然,未必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什么?就是无余涅槃,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之中去永存。当前的佛教界主张人间佛教,主张佛教徒应该积极“入世”,拉近与普通百姓的距离,所谓“佛法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恰如觅兔角”。我觉得这些话都没有错。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入世”,为什么要主张“人间佛教”?我们讲“入世”,是让你入世去度众生,而不是让你入了世后把自己的“真正来意”给忘掉了,那就显得颠倒。我们入世的目的是为了“出世”,“出世”才是我们唯一的、最高的目标。无论你是修禅也好,念佛也罢,都是一个最终的目标,那就是“出世”。如果我们把“出世”二字给忘却了,那么对不起,你不是佛法,你是旁门左道。就连古印度的很多外道们都主张离开人世间,上生到“梵天”,相反,如果身为佛教徒却忙于世事而乐此不疲,把“出世”的本怀给抛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这还能称“佛子”吗?说得难听点,简直比外道还要外道。

  舍利弗在接下去的经文中,具体阐述了四圣谛的内容,尤其是对“苦谛”中的“八苦”解说得非常详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参究一下,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在此处,我只想把苦集谛、苦灭谛以及苦灭道谛略加解说。

  “云何受权集苦集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于中若有爱、有腻、有染、有著者,是名为集”。就是说,我们对于六处所产生的外在世界或内在世界,会产生爱念心、染著心,这些不好的习气与念想汇集到一块了,就叫“集”。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人抱怨“整天到晚尽是被烦心事困扰着”,这些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汇总到一块,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这就叫做“集”。舍利弗在经中列举了“集”的各种表现,比如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里闻到的……为妻子儿女的事有操不完的心,为田地财产而处处舍不得放不下,……如此等等,都是“集”的具体表现。这些麻烦全都搅和在一起,我们能不烦吗?一烦,就自然是叫苦不迭。一句话,我们就是对世间割舍不下的缘故,才产生这么多的痛苦与麻烦。因此舍利弗说,这些就叫做“爱集苦集”。

  那么,“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彼若解脱,不染不著、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这段话讲得很简炼。但是说实话,自从佛教创立以来,迄今也快2600年了,这个世界的人,不但没有放下,相反却更加染著和放不下了。到今天,大家都在争,争水源,争石油,争能源,争土地,争利益,甚至是争面子,我们哪一天不是在争个你死我活啊?这种对于物欲的无止境的索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哪里谈得上什么看开放下?舍利弗在此处讲得非常简洁而明确,要想得到解脱,就要“不染不著、断舍吐尽”,以至于达到“无欲、灭、止没”的境地,这样才有获得解脱的希望,否则,纵然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是白搭。舍利弗说,你有妻子吗?如果你想解脱,对不起,你得把妻子放下,不要去想她了;你有田宅财产吗?想要解脱,你必须把财产田宅给放下,就像从来没有一样……如果你想不开放不下,对不起,解脱的大门永远向你关闭着。

  那么什么叫苦灭道圣谛呢?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八正道”。对于八正道,很多人解释起来比较简单化,而且很随意。比如说我们倘若问他什么叫“正见”?他说,就是“正确的见解”嘛!那么,什么叫“正确的见解”呢?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或者他就给你来一段人云亦云的“大路货”,没有一点新意。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经中是如何解释“八正道”的——

  1、正见

  “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若是苦时,集是集,灭是灭,念道是道是,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

  2、正志

  “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或无著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心伺、遍伺、随顺伺,可念则念,可望则望,是名正志。”

  3、正语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中除口四妙行(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

  4、正业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中除身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诸余身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5、正命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语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不要为了自己的修道,而用邪曲的方法去作生活,即所谓出家学道之人,如以贩卖物品,占相吉凶,或用咒术,或用诈现奇特异相以自活命之类。

  6、正方便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中若有精进方便,一向精勤求,有力趣向,专著不舍,亦不衰退,正伏其心,是名正方便。”

  7、正念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中若心顺念、背不向念、念遍、念忆、复忆、心正、不忘心之所应,是名正念。”

  8、正定

  “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于中若心住、禅住、顺住,不乱不散,摄止正定,是名正定。”

  最后,舍利弗对于自己所说的“道谛”训导进行一番总结:

  “诸贤!过去时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灭道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合如是谛,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圣所等正觉,是故说苦灭道圣谛。”就是说,这八正道是古往今来诸佛所共修的,不是个别真理,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的真理,大家欲想成就道业,就必须要持守八正道。

  (界定 2009年1月31日于南海普陀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八)~A 一、未曾有法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七)~B 二、象迹喻经
 漫说《长阿含》(卷六)~A 一、小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C 各洲界人们的体形状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F 第281(萦发目犍连经):本经叙述外道游..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五)~A 第640经(法灭尽相经):本经是佛陀对..
 漫说《长阿含》(卷十四)~C 六十二种颠倒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J 第601经(萨罗经):本经叙述如果名色..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C 1310经:本经乃天人赞叹佛陀的光明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思想与企业谐发展[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明天 Until Tomorrow[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就是赞叹、随喜别人的功德[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56.理想的国家[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要起作用,就需要一个媒介[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法境朝圣之旅[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栏目:妙祥法师]
 Fate Is in Your Own Hands[栏目: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Storie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