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十)~F 八、恭敬经(上)九、恭敬经(下)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29

八、恭敬经(上)

九、恭敬经(下)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恭敬,以及善观,能具威仪、具学法、具戒定慧(或相似表述),乃至得证涅槃。   

  这部《恭敬经》的上、下两部分除了极个别的字句稍有差异外,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就一个,那就是“比丘当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人”。这里的“善观”,就是指认真地、仔细地、究竟地、理性地以及正确地观察。观察什么?观察的对象当然是“诸梵行人”。那么对“诸梵行人”为什么要观察呢?因为通过观察,我们才会深入地学习人家,向修行人看齐。在这里,我个人以为,对于诸修梵行的人,首先应当恭敬,谦虚好学,甘做小学生,不能生起丝毫的怠慢之心,然后再进行善观。就好像大学里的学生跟着导师后面做研究生,一开始时总要有一个虚心求教的阶段,对导师是恭敬有加;在恭敬虚心的基础上,再看看导师是怎么做研究的,按照导师所教给的方法,老老实实做学问。如果当学生的一开始就对导师很不恭敬,出言不逊,自以为导师没水平,甚至连自己都不如,那么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善观”了。因此佛陀在这里教导弟子们,学佛要有个过程,很多时候需要一个导师带着,这样才不至于走弯路,出偏差。比如说坐禅,有的比丘大德有坐禅堂的经历——很惭愧,我双腿盘不起来,我只呆过半年的念佛堂——禅堂里都会有一位老禅师带着大家一起修,如果见到哪位师付打妄想了,他有时会拿起香板敲他一下。据说这样的“棒喝”,往往会使我们迷失的心念迅速回归本性。如果独自一个人去坐禅入定,若方法不得当,就容易出问题,禅家讲这叫“走火入魔”,相当危险。其实,读四部《阿含经》也是这样,初入佛门的信众,我本人不太建议去读阿含,而应该去读一些浅显的佛教入门之类的典籍。当自己对佛法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读四阿含,效果可能会好些。我们若细细品味阿含,便会看到它们的核心主要是讲究个人心性的修炼,也就是偏重于“自利”,它们与讲究广度众众生的菩萨思想,的确有着一定的差别。

  我们将这部《恭敬经》的主要思想归纳一下:

  一、反面,即八种“必无是处”——那八个“肯定没有这回事”:

  1、若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不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无是处;

  2、不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

  3、不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无是处;

  4、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无是处;

  5、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无是处;

  6、不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无是处;

  7、不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无是处;

  8、不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

  以上八种“必无是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假如有一位比丘不行恭敬,不善观,而不敬重那些修梵行之人的话,那么现在说那位比丘具有威仪之法,那是必定不会有的事;不具有威仪之法,而说他是具备学法之人的资格,那也是没有的事;连学法者的资格都不具备,而说他具有了戒身,那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戒身,就说他具有定身,那是不可能的;没有定身,而说他具有慧身,必定不可能;不具备慧身,而说他是具备了解脱身,也是没有的事;不具备解脱身,而说他是具有解脱知见身的人,也是没有的事;不具有解脱知见身的人,而说他为具备了涅槃的资粮,那更是没有的事情。

  二、正面,即八种“必有是处”——即八个“肯定有这回事”:

  1、若比丘行恭敬及善观、敬重诸梵行已,具威仪法者,必有是处;

  2、具威仪法已,具学法者,必无是处;

  3、具学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处;

  4、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处;

  5、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处;

  6、具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有是处;

  7、具解脱身已,具解脱知见身者,必有是处;

  8、具解脱知见身已,具涅槃者,必有是处。

  在《恭敬经》的下部中,在后面这样的经句:“不具学法已,护者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不具解脱已,具涅槃者,必无是处”,它是上面“戒”、“定”、“慧”三者的进一步展开,所表述的意思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妄加揣测一下,一是说法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二是说法对象可能有所差异;三是传承中稍有变更;四是传译过程中的合理误差。当然,可能还会有其他原因。但是我们把握的是经义,而不是在造词断句上老是纠缠不休。这样既浪费时间,也毫无收益。不过这部经的脉络还是相当清晰的,那就是强调一点:对任何人,无论是勤修梵行的,还是普通的民众,都要怀有一颗恭敬心、善观心,对人对事虚怀若谷,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当然,当代无论男女老少——尤其是年青一族,由于知识的极度膨胀,使得大家的自我感觉普遍良好,千方百计炒作自己,巴不得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这种大的环境之下,这种谦恭之心、善观之心,自然就乏人问津了……    (09.02.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G 十、本际经;十一、食经(上、);十二、食经(下)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E 六、戒经(上)七、戒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C 1212经:本经是佛陀与舍利弗之间相互..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O 第483经(无食乐经):本经叙述修禅的深..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A 一、柔软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四)~A 一、鹦鹉经(170)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J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B 1024经述说尊者阿湿波誓比丘身染重病..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G 七、沙门二十亿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B 第492经~496经:此五经均为舍利弗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7经 根本定与决意经[栏目:相应部 34.禅相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四七)[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让“平等”回归人心[栏目:包容的智慧]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4-精神和物质[栏目:法义精华]
 学习佛法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本焕长老向仲巴等十二位藏传佛教的弟子传法开示语[栏目:本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