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十四)~B 二、大善见王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05

二、大善见王经   

  说法地点:拘尸那揭罗城的娑罗林中

  参加人员:阿难等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欲在拘尸城之婆罗双树间入于涅槃。阿难不知佛陀选此偏僻的小城入灭的原因。佛乃为说过去世之拘尸城之故事,所谓城主大善见王,为佛的前生。曾依法治国,愍念众生,及于昆虫,都修净妙之行,而断离一切欲,而得四禅,住于四无量心,命终之后,往生于梵天。以拘尸城为如来因缘之地,在此曾六次为转轮王而舍身,现在为第七次,因此之故,如来之身,乃选择此地,为最后的身。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这部《大善见王经》所述的内容,在《长阿含经·游行经第二》中,也有相似的,而且是详细的记载。这部经典的核心内容,就是世尊向我们讲述了把他的涅槃地选在拘尸那揭罗双树间的因缘所在。

  我在前面的相关文章中也屡次提及,佛陀最后的旅程,种种迹象表明,他的最终归宿,目标仍旧是他的故乡——迦毗罗卫。虽然迦毗罗卫此时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早已被琉璃王的铁蹄荡平。但是,或许是出于人性的本能,世尊依然对自己的故土不弃不离,抱着病躯,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祖国的靠近。

  但是到了拘尸那揭罗城时,佛陀的病情似乎出现了恶化现象。综合了其他经典的说法,佛陀此时的病情,主要是背部患有严重的疾病,估计是脊椎或脊椎附近的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另外,由于服用了铁匠纯陀供养的栴檀耳,导致不消化不良,并引起了严重的腹泻。因此佛陀的身体状况日渐虚弱,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此情况下,抵达目的地的可行性显得渺茫,在此情况下,只得就地选择涅槃——这些推测都是从研究的角度上而言。而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上讲,佛陀的患病,对作为一名已经证得无上妙法的圣人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他完全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永久地活下去,想呆多久都没问题。但是佛教理论的基石是因缘所生法,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当机缘成熟了,自然是瓜熟蒂落,一切顺其自然。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如果一个人长生不死,活个万儿八千岁,那么就会有违“人生百年”的现实规律。因此,作为一位大觉悟者来说,他必须在世人面前呈现“八相成道”,向众生呈现生死病死的必然趋程。世尊的涅槃示相,目的也是向世人以及他的弟子们宣示,佛陀纵然已经成道,纵然已经达到不受生死束缚的境界,但是他仍要示现从生至死之相,以此来教导弟子们,人生苦短,如果不抓紧修行,那么一不留神,终将万劫难复,再投胎做人,也是极其遥远未来。

  正如经中所言,佛陀将他涅槃的地址选在了拘尸那揭罗的郊外的两棵名叫娑罗树之间。从佛经中我们可以得知,佛陀所选择的涅槃地其实比较偏僻,距市区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将这个其貌不扬的荒郊野外作为一代圣人的涅槃之地,在弟子们看来,显得无法理解其中的妙处。因此待世尊“右胁而卧”,躺在临时铺设的床上之后,侍者阿难便向佛请教这个问题。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更有余大城……世尊不于彼般涅槃,何故正在此小土城?诸城之中此最为下。”阿难所列举的一些城市,主要是指瞻波城、舍卫城、毗舍离城、王舍城、波罗柰城以及加维罗卫城。前五个城市都是当时古印度的十六大国之中的强者,而加维罗卫就是“迦毗罗卫”,此时处于拘萨罗国的直接统治,而且拘尸那揭罗距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的距离大约尚有四百公里的路程,似乎显得有些遥远。这些城邦之中,无论哪一个,都比拘尸那揭显得繁华、气派和富裕。可是佛陀却偏偏把涅槃之地选择于此,当然会引起弟子们的种种猜测。

  阿难的观点遭到了佛陀的诃斥:“阿难!汝莫说此为小土城,诸城之中此最为下。”那么世尊这种的说法又有什么依据呢?于是他就讲了拘尸城在很久远以前,叫拘尸王城,“极大丰乐,多有人民”,不仅城池广大,而且人民众多,环境相当宜人,是居家生活的理想之地,所有国家都无法与他相比。这个拘尸王城的国王名叫大善见,是一位转轮王。这位善见大王,聚合了所有转轮王的一切优点,深得八万四千诸小国王以及广大人民的深切爱戴。这位轮王到临命终时,也只是“生微微死痛”,“犹如居士或居士子,食极妙食,小小微烦”。就是说一般人临死时,痛苦难耐;而这位大善见王死时也只是感到稍微的痛苦,说明他平时修行功夫十分到家。那么善见王死后到哪里去了呢?经中说他“乘是命终,生梵天中”,根据是:“修习四梵室,舍念欲已”。所谓“四梵室”,就是修习慈、悲、喜、捨四无量心。

  当然,既然是死时会有“微微死痛”,那么可以推断出这位大善见王平时的修行并不究竟。那么这位大善见王究竟是何面目呢?原来就是我们尊敬的释迦佛的前世身。世尊在谈到自己的前世身时,对此作了一番分析:“我于尔时为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尔时说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净,不究竟梵行;不究竟梵行讫,尔时不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戚,亦未能得脱一切若。”从这段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大善见王并没有真正见道,他只是修习了诸多善见,却没有把生死的真理最终弄清楚,因此仍然流转于生死洪流之中。

  世尊的意思是,虽然说自己的许多世以前没有把生死问题解决掉,但是此生最终已得脱一切苦,证得了无上佛道。经中还进一步列举了五个重要地名:拘尸那揭罗城、娑罗林、尼涟禅河、婆求河、天冠寺。其中,拘尸那揭罗以及娑罗林是佛陀的涅槃地;尼涟禅河为佛陀成佛之地。此处实际上应为“希连河”,此河位于佛陀涅槃地附近;天冠寺是世尊的荼毗之处。佛陀曾在这些地方,前后降生并舍身过七次,在这些地方先后做过六次转轮王;加上此次的成佛与涅槃,总计七次。那么既然已达七次,就已经达到了圆满,世尊从此以后,就不会再降生于人间了。因此,佛陀把自己的涅槃之地,选在了富有纪念价值的拘尸那揭的娑罗双树间,是大有深意的。

  至于经中有关大善见王所具功德的详细描述,本文在此不作细析。(09.03.1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五)~A 一、三十喻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十四)~A 一、大天柰林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K 第247经(习近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J 第246经(七年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B 二、箭毛经(下,208)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H 1281经:本经阐述这样一个问题:即对..
 漫说《长阿含》(卷八)~B 何谓垢秽?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J 1119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与阿修罗王各说..
 漫说《长阿含》(卷三)~D 佛陀葬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D 1026经:佛为病比丘所说之法,重点为..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A 1198经~1207经:此十经重点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本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七 猎鹿鬼事(一)[栏目:饿鬼事经 第三 小品]
 佛学的组织法 第一篇 三藏十二部[栏目:佛学的组织法]
 四四九 辉煌耳环本生谭[栏目:第十篇]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优婆塞卢荣章译)[栏目:白话佛经]
 相应73-84经 力量等经十二则[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慈悲与信心[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这儿考状元 Taking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o Become a..[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请问怎样才能证悟空性?[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98.海龟传信 Turtle Mail[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