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五)~D 四、念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192

四、念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世尊为诸比丘分别诸念,分作为二分:所谓欲念、恚念、害念作为一分;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作为一分。如生欲念、恚念、害念时,就必须不受断除吐;如生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的话,就须速修习广布。其次则应治内心,常住在内,止息一意而得定,向法次法,及至于证得四禅,断诸漏。

  这部经文与上面的几部经典从主旨上是基本相同的。其实,我们若仔细地加以推敲,便可获知在不少经典中,佛陀会时常提到他过去世的一些事情,以及未成正觉前的一些经历。比如说在这部经中,佛陀就讲到了他在成道前,如何进行修习道业的一些经验。世尊为什么要讲这些?原因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很可能也会遇到相类似的情形,因此佛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弟子应如何对治这些问题。

  世尊这次对弟子们所讲的主题是:他在成佛前,是如何断除自己的各种有害的欲念的。那么佛陀是如何断除的呢?答案就是将自己所生起的念想按性质好坏分成二类,一是将欲念、恚念、害念划归为一类,二是将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划为一类。在划归完毕之后,再分别对此二类念想进行分别观察。如何观察呢?对第一类念想进行思惟后,发现它们是“自害、害他、二俱害灭”,会导致我们“慧多烦劳不得涅槃”。因此,对于这样的不利于我们修行的念头,就应该努力去灭除,不能让它们继续生存下去。

  那么,如果我们对于自身所生起的各种欲念、恚念以及害念不加约束灭除的话,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从最高标准上讲,它们会大大地妨碍我们成就道业的可能性;从现实生活方面来说,“必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就会去多造恶业,连起码的“人道”都难以自保。佛陀在这里作了一个譬喻,这个譬喻很有意思,也比较贴切: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大地开始出现零星的嫩绿。此时,原野中总是会出现牧童的身影。有时,牧童贪玩,结果水牛跑到别人家的庄稼地里,将好端端的麦田啃踏得一塌糊涂。此时,牧童便会十分惊慌,迅速将水牛牵出庄稼地。由于担心会受到大人的责罚,牧童往往会会将怨气发在了牧牛身上。因此之故,牧牛总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若。

  世尊进一步讲道,身为出家修行的比丘,如果“不离欲念,不离恚念,不离害念者,则不能脱生、老、病、死、愁忧、啼哭,亦复不能离一切苦”。如何才能脱苦呢?就要生起无欲念、无恚念以及无害念。生起这些无欲无恚无害之念后,久而久之,便会“身定喜忘”,便会使我们的“心”止息于“定”当中,从而让欲恚害等之贪念无从生起,也自然不会去造作种种恶业,“生无量恶不善之法”。就好像牧童牧牛,如果将牛群聚集在一起,则牛群一般不会去危害庄稼,都会安守本份;只有那些擅自离群索居的牧牛,才有机会、有可能去践踏庄稼地——这就是群体的约束力量。

  在经中,世尊着重列举一譬喻:

  宁静的大山谷里,有一鹿群在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有一天,群鹿们都觉得口渴难耐。于是,群鹿在鹿王的带领下,前往一处泉水甘冽的山涧去饮水。通往山泉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而且只有一条道可以通行。群鹿在饮水完毕后,必须顺着原路返回,此外别无他途可供选择——除非投向深不可测的山涧,最终溺水而死。

  群鹿饮水完毕,在归途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1、有偷猎者在鹿群必经的归途之中,暗设机关,“开一恶道,作大坑堑”,上面敷盖一些枯枝落叶,作为掩护。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猎人便委派一些人在一旁静静守候,伺机捕杀群鹿。

  结局:群鹿或“一切尽死”,或成重伤为猎人捕获后宰杀。

  2、有心善之人,知道群鹿面临的危机,特意在鹿群必经的归途中,清除障碍,“开平正路,闭塞恶道”,将那些“恶道”悉数清除;最后驱走那些恶徒,并安排一些人在一旁守卫,防止偷猎者趁机对群鹿下手。

  结局:群鹿安然无恙,“普得安济”。

  那么,世尊作这样的譬喻的用意何在呢?

  1、泉水——喻五欲念念欢乐。五欲: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

  2、群鹿——喻沙门、梵志。

  3、偷猎者——喻魔王波旬。

  4、开恶道布机关——喻三恶不善之念,即:欲念、恚念、害念,以及八邪道。

  5、坑堑——喻无明。

  6、守候捕鹿者——喻魔王波旬的眷属人等。

  7、心善之人,为鹿提供方便及守护者——喻如来。

  8、闭塞恶道,开平正路者——喻三善念,即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以及八正道。

  最后,世尊对大家说:

  “比丘!我为汝等开平正道,闭塞恶道,填平坑堑,除却守人,如尊师所为弟子起大慈哀,怜念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者,我今已作。汝等亦当复自作,至无事处、山林树下,空安静处,宴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进,无令后悔,此是我之教敕,是我训诲。”

  (09.05.2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A 一、师子吼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五)~C 三、增上心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I 第97经(乞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K 575经:本经叙述质多罗长者从容而逝。..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I 1004经:世间之法究竟以之为喜还是以..
 漫说《中阿含》(卷五)~E 五、水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B 第306经(人经)、第307经(见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N 第251经(拘絺罗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C 二、裸形梵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说什么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栏目:南怀瑾居士]
 五百罗汉 207、无边身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禅宗公案:集体皈依的仙人[栏目:道坚法师]
 五百罗汉 234、利婆弥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Who was the Buddha?[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闻思修三慧与三种般若之关系[栏目:般若]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六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友有四品[栏目:般若]
 窍诀甘露圆满菩提果——《噶当派大德部分窍诀》译释[栏目:噶陀仲巴仁波切]
 菩萨道的修行(济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