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A 一、持斋经(20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76

漫说《中阿含》(五十五)

  (卷五十五)   

一、持斋经(202)

  说法地点:舍卫国东园母子堂

  参加人员:鹿子母毗舍佉等众女居士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为鹿子母毗舍佉说放牛儿斋、尼揵斋、圣八支斋等三种斋法,而以圣八支斋为最胜解脱之道。其次说应当更修五法(五念),即念佛,如沐首;念法,如沐身;念僧,如浣衣;念戒,如磨镜;念天,如炼金。   

  本经所讲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三斋,其中以圣八支斋(八关斋戒)为中心;二是修五法(五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以及念天;三是修习八支斋的功德利益。在这部经中,佛陀详细列出了当时十六大国的名称,这在其他经典中是比丘鲜见的。

  (一)三斋,即放牛儿斋、尼揵斋、圣八支斋

  1、牛儿斋

  什么叫放牛儿斋呢?经中对此譬喻道:“若放牛儿朝放泽中,晴收还村,彼还村时,作如是念:我今日在此处放牛,明日当在彼处放牛;我今日在此处饮牛,明日当在彼处饮牛;我牛今在此处宿止,明日当在彼处宿止。”这里面的意思大概是说,牧牛小儿今天放完牛后,就开始盘算着明天该到何处去放牛。而作为居家信士呢,如果像牧儿一样时刻盘算着如何弄到好吃好喝,“昼夜乐著欲过”,这就叫作“放牛儿斋”。佛陀并不认同此种持斋法,认为它“不获大利,不得大果,无大功德,不得广布”。

  2、尼揵斋

  “尼揵”就是尼乾,即裸形外道。其实裸形外道并非不讲修持,相反,他们很在意功德的累积;他们也讲持戒,但是他们所持的戒是邪见,他们所行的是邪道。“彼用此欲,不与而用,非是与用,是谓名曰尼揵斋也”。他们所持之斋,都是虚幻不实之斋,都是毫无用处之斋,对于个人修行几乎是全无助益。因此这种尼揵斋也是为佛陀所反对的。

  3、圣八支斋

  关于八关斋戒大家都很熟悉,是指在每月的六日之中持守的八种斋戒。具体日期是每月(旧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而此六日是印度习俗布施修善的好日子。在此六日的一大早,居士们都到寺院里来,请阿阇黎传授此日夜戒。当天持戒,不得毁犯,到了明日天光,东方发白,就宣告完毕。下次要持戒,再来请师长传授。至于为什么要在此六日持八关斋戒,据说是居家学佛人不可能长期过着出家生活,所以佛制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斋戒的内容是:

  (1)戒杀生:尽形寿离杀、断杀,且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众生,杀生净除其心。

  (2)戒不与取(即戒偷盗):尽形寿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施,心乐放舍,欢喜无吝,不望其报。

  (3)戒淫欲:我们需要注意,此处是戒淫,而不是戒邪淫。即使是在家信士,在此十天内,夫妻之间也不能行淫。尽形寿离非梵行、断非梵行,至诚心净,离欲断淫,净除其心。

  (4)戒妄语: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为人所信,不欺世间。

  (5)戒饮酒:离酒断酒,断除其心。

  (6)戒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尽形寿离断高广大床,断高广大订,乐下坐卧。关于何谓“高广”,

  (7)戒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尽形寿离断华鬘、璎珞、涂香、脂粉、歌舞、倡伎及往观听,并净除其心。

  (8)戒非时食:尽形寿离非时食、断非时食,一食,不夜食,乐于时食,于非时食净除其心。

  此八戒与出家沙弥所持之戒基本相同,而与普通优婆塞(夷)所持的五戒要严格多了。佛陀说,或持此八戒,则与“阿罗汉所等同无异”,说明持此八戒的殊胜性。在前五戒中,居士戒为“不邪淫”,而八戒中为“不淫”;后三戒则与出家比丘所持之戒完全相同。如果居士能行此八戒,则与出家生活基本无异,可谓是短期(短暂)出家。

  (二)修习五法(五念)

  佛陀说,如果在修习八关斋戒的基础上再修行五法,那么将更为殊胜。此五法为:

  1、念佛:即忆念如来。若持斋时,忆念如来;忆念如来已,若有恶伺,便得灭,所有秽污恶不善之法,亦复得灭,便心静得喜。

  譬喻:“譬若如人,头有垢腻,因膏泽、暖汤、人力、洗沐故,彼便得净。”

  2、念法:“若持斋时,忆念于法,此法世尊善说,究竟,恒不变易,正智所知,正智所见,正智所觉。”,若忆念后,便灭除恶伺,所有善法便得除灭。

  譬喻:“犹人身有垢腻不净,因麸、澡豆、暖汤、人力、极洗浴故,身便得净。”

  3、念僧:“若持斋时,忆念于众,世尊弟子众善趣向质直、行要行趣,如来众中实有阿罗诃真人趣……四双人八辈圣士,是谓世尊弟子众,成就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可呼、可请、可供养、可奉事、可敬重,则为天人良福之田。”若有恶伺,寻便得灭。

  譬喻:“犹如人衣有垢腻不净,因灰、皂荚、澡豆、汤水、人力浣故,彼便得净。”

  4、念戒:“若持斋时,忆念自戒,不缺不穿,无秽无污,极广极大,不望其报,智者称誉,善具善趣,善受善持。”此处所讲的是“自戒”,即戒由自愿而持,为自个儿事,持守好坏,所获果报善恶大小,便凭自己主张。

  譬喻:“犹若如镜,生垢不明,因石磨锃莹,由人力治,便得明净。”

  5、念天:“若持斋时,忆念诸天,实有四天王。彼天若成就信,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信。彼天若成就戒、闻、施、慧,于此命终,得生彼间,我亦有彼慧。实有三十三天……我亦有彼慧。”在这里,我们在知道念天的目的在于念诸天的功德,从而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所拥有的各种殊胜之处,从而修正自己的恶行恶念。

  譬喻:“犹如上色鑫,生垢不净,因火排钻椎赤土、人力,磨拭莹治,便得明净。”

  (三)持守八关戒的功德

  1、十六大国的一切钱财、金银、珠宝等各种宝物全部加起来,其价值不及持守八关斋戒的十六分之一;

  2、若生在人间,其福寿无量;

  3、命终之后,可以上生天界,乃至生三十三天中的任何一天;

  4、得长寿,得大福报;只有善报,永无恶报。

  最后,简列一下十六大国的名称:

  鸯迦、摩揭陀、迦尸、拘萨罗、拘楼、般阇罗、阿摄贝、阿和檀提、枝提、跋耆、跋蹉、跋罗、苏摩、苏罗咤、喻尼、剑浮。 (09.09.3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B 二、晡利多经(203)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四)~B 二、嗏帝经(201)
 漫说《杂阿含》(卷三)~J 第72经(知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K 711经(觉支经):在本经中,无畏王子..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C 1310经:本经乃天人赞叹佛陀的光明胜..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C 第459经:本经是佛陀与婆罗门之间的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漫说《长阿含》(卷十二)~C 佛陀住世时的有常与无常等学说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213)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B 第832经叙述戒、定、慧三学,并对三者加..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D 1167经:本经以龟为喻,教诫我们如若..
 漫说《中阿含》(卷二)~C 三、七日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乘佛教的特点是什么?[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安忍,不生烦恼[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No Ajahn Chah《118》[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佛学问答类编 (唯识第八)[栏目:李炳南居士]
 略谈菩萨十地位[栏目:宣化上人]
 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栏目: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常常在禅坐中很想大喊大叫,怎么办?(可以克制不叫)[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众生皆住正定之聚[栏目:48个愿望·无量寿经讲记·圣严法师]
 禅林风雨 13.出水莲花[栏目:果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