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94、四加行修满了十万遍,是否就圆满了呢?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88

94、四加行修满了十万遍,是否就圆满了呢?

修持加行是为了积聚功德及忏净罪障。只要你还有罪障或未具足一切功德,就永不能说修满了加行。

有些行者由于受过了某些誓戒,必须发愿修满十万遍四种加行。在修满十万后,只能说戒誓已做满完成,并不是修持加行已经圆满。即使你明天就会成佛,今天仍需勤修加行。

在精进修持忏罪时,有时会反复发吉祥的梦兆,这是表示忏罪之修持有了一定的小成绩,及随后再作主体的修持时便容易成就,并不表示已完成忏罪修持。

附:有些同门修持无上瑜伽密,要恒常观察自身为本尊,所以便认为捐血是 ‘出佛身血’,这是一种正确观念吗?

修无上瑜伽密时,行者修持自身为本尊观,但这不代表你真是本尊,所以捐血并不存在‘出佛身血’的问题。捐血是一种身布施善行,如果能令他人救活过来,更是无畏布施善行,与‘出佛身血’并无关连。即使佛陀捐血救人,他与为他抽血的人都并非‘出佛身血’。‘出佛身血’的定义不是这样的。何况你并不是本尊,只是在修持观想自己是本尊,当然不存在问题。

捐血救人是一种大善行。善行只会带来利益,不可能带来伤害,这是很基本的因果教法。身布施更能积广大功德,尤其能令父母及祖辈带来利益。捐血并无 ‘出佛身血’的忧虑,唯一的忧虑源出于你的执恋自己。问以上问题的人没有修持无上瑜伽密的基本资格,因为他对基本佛理及密法皆未认识,更缺乏了修密法的基础——对众生的慈悲心。如果有慈悲心,便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真正有慈悲心,即使对自己有害,他仍会毫不犹豫地捐血利生。

附:为什么在藏传佛教中,有很多样子很凶恶的塑像?

这些样子像是很凶恶的形相,称为‘忿怒相’,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类别。第一种为本尊,他们是佛陀的化现,例如怖畏金刚是文殊师利(即诸佛之智慧化相)之化相,马头明王是观音大士(即诸佛之慈悲心化相)之忿怒化相等;第二种是护法。护法分为世间护法及出世间护法两类;世间护法本来是‘非人’、魔众或龙族等众生,后被佛法折服而信皈三宝,或被历代大师镇伏而以誓言缚之,他们虽是世间众生,却有一定能力护持三宝及修持佛法的行者;出世间护法是诸佛的忿怒现相,这些护法亦肩负护持三宝及奉持佛法的行者,为行者赐予修持顺缘,除摧修持道上之逆缘与障碍。怙主玛哈卡那(Mahakala)及吉祥天母(Palden Lhamo)俱为出世间护法。

现岔怒相的本尊及护法性质不同,与修行者的关系亦不相同。他们示现忿相,表义降伏烦恼及障碍,并非对众生示现忿怒。他们的外相表现忿怒相,但体性却为诸佛之慈悲心,并非世俗的嗔恨心。

附:为什么藏传佛教常用以人骨制成之法器?

佛法教示无常之理。这些人骨法器,是为了让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常常忆记生死无常,努力于佛法上之修持。佛教的僧人,有些会发愿终生住在冢林中,这也是为了常常忆记生死无常而培养出离心及精进的缘故。在传统的寺院中,在僧寮浴室内也会涂绘骷髅图像,其目的也是令人常念生死无常。在藏传佛教及印度的密法传承中,有一种称为‘断’(chod)的施身法门。这种法门要用人骨法器,如骨笛等,也要在冢间修持,是一种能迅速地切断我执的法门。

忆记生死无常是精进修持的原动力。它有六个殊胜益处:

(一)它是最有利益的修持;

(二)它令修持变得有大力量;

(三)它引领修行者发起真正修持的心;

(四)它支持修行者精进修持;

(五)它推动修行者达至最终成就;

(六)它令修行者临终无悔及安乐。

一般的藏传佛教徒并不需要用到人骨法器。大修行者所用的人骨法器,也并非随便买来或以残忍的方式得来的,必须是以其他修行人生前发愿,在死后把骨头送赠作修行用途的才可采用。

附:为什么汉地一般都说有十八罗汉,西藏却说只有十六位?

罗汉既不是十六位,也不只十八位。罗汉的梵文为Arhat,是证道的圣者。在佛陀在世的时代,单只一座说法中所闻法而顿证罗汉境者已远超于十八位,所以世界上是有很多位罗汉的。

众多的罗汉中,有十六位相当于是领袖的。他们曾经游化很多国土,更受恭请而在汉地结夏。在汉地时,有一位汉僧是他们的施主,另有一位俗家人充当他们的侍从,所以后来有一种演算法把这两位元也算进去,成了十八位。在藏地,我们是不计算上述这两位的,所以只有古印度经典中所述之十六罗汉与其广大眷属。

有时在博物馆中,我们会看到古印度的佛画,有时会见到十六罗汉坛城图。在这些古画中,释迦牟尼居坛城中央,外圈是十六罗汉坐莲瓣上,最外面是四大天王。在西藏的佛画中,也是十六罗汉围绕本师而坐,但有时也会把汉僧施主及侍从画在坛城外方,却没有十八罗汉在坛城内的例证。

有关十六或十八罗汉的典故,佛经上有提及。市面上有一些传说的书刊,内里写的是民间传说,并不一定与佛教历史相符。

附:为什么在西藏有‘天葬’这种残忍的葬礼呢?

天葬不是藏传佛教的葬礼,但并非不符佛法思想的。

人在死后,剩下来的肉身只不过是废物,不论你以火焚、土葬、水葬或天葬的方式去处理都是一样的。在心识离开身体后,自然会因业力所主而投身六道中的其中一道,生前的肉身留著也没有任何用处。

反正在死后身体便一无用处,西藏人选择在死后再作一次布施,把肉身施予鸟类或其他动物,这对自己并无损失,又是一种布施善行,更解决了殉葬的问题。

你觉得天葬十分残忍,只因你执恋于肉身,其实天葬与火葬分别不大,却能积布施之功德。

有些电视纪录片说:‘西藏人认为鹫鸟在吃了死者肉后,便把亡者带往天上的净土。’,这是想当然的汉人创作。西藏人进行天葬是要作布施及天然条件因素,并不以为此举会令亡者‘升天’。

在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天葬是不合社会风气及环境条件的,临终捐赠器官比天葬来得更有意义。

附:在海外常常有人自称‘黑教唯一传人’,到底黑教是否正信佛法呢?

在佛法未传入西藏以前,早已有了历史悠久之民间信仰。这种原始的信仰被统称为‘苯教’(Bonpo,亦译作‘本教’及‘苯波教’等),崇拜的是天、地、土、河、龙神及魔灵等,对善神供养祈福,对恶灵供养以祈免灾。这种信仰,与世界各地的古文化中之原始信仰大致是一样的,与佛法毫无关连。这种信仰被某些人称为‘黑教’,其实它又再分为‘白苯’及‘黑苯’两种。在佛法传入西藏以后,苯教业已式微,至今苯教信众并不太多。苯教在后期亦吸收了很多佛法的概念,成了与佛法之外型有点儿相似的信仰,而且渐渐也增补了一些模仿抄袭佛法的教义。在某些边远地区,一些佛教寺院也吸收了部份苯教的原始色彩,总括来说,佛法是佛法,苯教是原始民间信仰,二者是并无关连的。改头换面后的苯教,外在上看来有点似佛教,但内容却完全相异。苯教在吸引了佛法之外型后也皈依‘三宝’,但其‘三宝’并非佛、法、僧;其教义也述及其祖师有示现、成道开示及示灭等事业,但却并非在说本师释迦牟尼;其经典也刻意模仿三藏佛法,甚至也有类似六字大明咒等咒句,其僧人的打扮及戒修也近乎佛教但细节却不一样。现今在西藏仍有一些苯教徒及寺院,在川北一带,苯教仍是颇为盛行的。虽然我们并不歧视其他信仰,但却断不可把它们与佛法混淆不清。自称‘黑教唯一传人’的人,是否真的有苯教传承不得而知,但绝对不是‘唯一传人’,在川北一带随街都看得到苯教的出家人。藏传佛教主要分为格鲁派、萨迦派、宁玛派及迦珠派,此外还有以前的卡登派等一些单独存在的派别。苯教的修行人有些的确也有少许法术能力,但却与正信佛法完全无关。

附:听说西藏的苯教法力很大,是真有其事吗?

西藏的苯教、云南地区的苗族及世界各地的古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原始信仰。这些都属于外道,并不是佛教或佛法。这类大自然信仰,透过祭祀山神、地神、河神、龙族及‘非人’等,的确有一些有限的神变能力。在古印度及古西藏,这些外道的力量是颇大的。在佛经中也有记述佛陀以佛法智慧及神通变化降伏外道的史迹。在近代,却较少听到外道术士示现其大神变。外道所修的并不是佛法,也不符佛法,即使他们有少许的神变能力,却不是佛教弟子值得去羡慕追求的。外道修行人的能力,在最终也不过如世俗学问般失去,并不会利益来生。佛教修的是内心,其利益是利及来生的,也泽及一切有情众生。

附:我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弘扬佛法不仅表现在单纯地大兴建筑以及召开各种佛教会议,也不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形象佛法的推广上。把人们用于世间琐事的心引向佛法的智慧,使之能真正了解佛教的真理,这才算作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弘法利生之行为。

对所有法师而言,给弟子进行灌顶、加持或皈依,这些都可谓是善事。但在当前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不信因果,因而众人竞相肆无忌弹地广行恶业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众生进行正规、清净、正宗的佛教教育就显得尤其关键。

藏传佛教的教育之始,大约可追溯至西元八世纪中叶。随著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并在如今的山南建成桑耶寺,藏族子弟就开始陆陆续续出家为僧。从此之后,以寺庙为大本营的佛教教育、修行基地即告成形。不仅寺院教育在前弘期有所发展,而且分科教学在这一时期内也初具规模。进入后弘期以后,寺庙作为教育基础的地位就更显重要了,同时,以《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等论典命名的各种专科讲经院也更加蓬蓬勃勃地遍地建立起来。萨迦贡嘎坚赞还著有《智者入门》一书,论述了讲、辩、著三个方面的理论,内中也涉及到了藏传佛教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格鲁派的寺院教育。

西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达孜县境内建立甘丹寺,他创立的格鲁派324从此在西藏全境得到全面发展与推广。一时间,格鲁派寺院在整个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大范围兴建起来,以拉萨三大寺——甘丹、沙拉、哲蚌为代表的格鲁派寺院,不久即将严格的寺庙教育制度推行到藏区所有格鲁派的寺庙之中。

格鲁派的寺庙教育制度在整个藏传佛教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它推广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下面就以格鲁派的寺院教育为例具体解析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特征。

僧人们在进入寺庙并开始正规学经后,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显后密,即先进入显宗学院学习直至毕业,考取格西学位后再转入密宗学院学习,毕业后仍属显宗学者;二是直接进入密宗学院学习,或进入医方、时轮学院学习;三是只在显宗学院学习,不再转入密宗学院学习。

显宗学院的课程是固定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五部大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功德光律师的《戒律本论》以及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学完这五部大论大约得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一般得学完一科(论)再学第二科(论),并特别强调背诵熟记、融会贯通。显宗学院的僧人经过十五年以上的学习后,就有资格考取格西学位。

密宗学院则是格鲁派的僧人学习密法的地方,甘丹寺设有上下两座密院,这两座密院是格鲁派的最高学府,宗喀巴大师的狮子法座——甘丹池巴,就从这上下两所密院的僧人中产生。甘丹池巴也即宗喀巴大师狮子法台的继承人,是格鲁派的最高教主和最高学位。这个职务是全凭个人的闻思修水准考上去的,从它的诞生过程就可看出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严格与次第性。考取甘丹池巴首先要获得显宗学院的第一等拉让巴格西学位,再进入甘丹上下密院深造五年以上,学完全部密宗课程、参加密宗立论考试合格后,充任格归四月,担任翁则三年,堪布三年,堪苏若干年,再担任上密院的夏孜却吉或下密院的降孜却吉十四年,若有空缺,才有资格参加竞选甘丹池巴。所以一个学僧要想登上甘丹池巴的宝座可谓难于上青天,故藏族才有谚语曰:‘只要男儿有本事,甘丹法台是无主的。’

至于一般的密宗学院通常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分别规定有固定的课程和不同的要求。学完密宗学院的规定课程后,若经考试合格,则各地寺院都可授予相应学位。

医明经院与时轮经院,一般说都隶属于各大寺庙,也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学完三个学级所有的专门课程后,可以考取医学博士和历算博士学位。

(二)宁玛派的教学风范。

以上所述为格鲁派的佛教教育体制大略情况,下面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宁玛派325的教学风范。尽管与格鲁巴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但在同中相异之处,可能更能让人体会出藏传佛教多姿多彩的教育特点。两相结合,也许藏传佛教的完整教育风貌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诸位的脑海里。

在考察了入学者的人格、佛学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之后,如果觉其合格就同意他呆在学院继续深造。入学后,一般要求修行者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修完加行,并学好一些佛学基本课程,然后就让他们次第进入显宗的各个学科努力闻思。比如先学戒律,接下来就是《中观》、因明、《俱舍论》、《现观庄严论》等课程,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都会占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五年的显宗课程结业后,修行者才可进入密宗课程的学习。密法部分的教学则分为两个班级:一是续部理论班,一是实修班,大致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结业。剩下来的时间则用于医学以及其余学科的学习。等上完佛学院的全部课程,大约十二年的时间就这么匆匆而又充实地流走了。也有些修行者只用六年的时间就可学完别人需用十二年才能完成的显密学业,此时他也可以提前毕业。

只要你按照佛学院的教学要求认真求学,那么在这么些年的学习过程中,佛教的大五明326,诸如内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等以及小五明,包括音韵、词藻学等学科都可被你基本掌握。

(三)学位制度。

在整个藏传佛教的教育体系中,不论是在格鲁派的寺庙,还是在别宗的佛学院,通过多年的闻思修后,再以讲、辩、著的方式选拔堪布、格西或各种僧才都是一种非常通用的做法。各个派别的堪布学位都分为相应的上、中、下三等,一如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将格西分为拉让巴、琳赛巴、多让巴等级别一样。若与世间学位制度对应,则第一等拉让巴格西相当于博士学位,琳赛巴格西相当于硕士,而多让巴格西则相当于学士。世间人往往把获得各种学位当作人生奋斗的目标、动力,因学位常常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连。藏传佛教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学位,但它们只代表对获得者的佛学素养的承认与认定,根本不跟获得者的所谓利益相涉。如果说也可以和利益挂钩的话,则这种利益毫无疑问是与他们的出世间327终极目的相关联的。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95、佛教中的‘手印’一词是指手势动作吗?
下一篇:93、有人说密宗是外道演变出来的,这有否根据?
 90、学习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顶呢?
 37、为什么财富由布施造福社会而来?
 17、应该怎样听闻佛法?
 99、临终助念算不算终极关怀,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佛教?
 70、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是唯心所造,并不真正客观存在,何者的..
 54、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39、为什么要长养感恩意识?
 44、为什么要减少欲望、杂念?
 11、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门品》图文释义 18、现小王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栏目:依空法师]
 什么样的人算是信佛的人?[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南北朝时期的戒德[栏目:黄夏年教授]
 沙门果经7讲[栏目:玛欣德尊者]
 享受福报但不能浪费福报[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出家以前的悉达多[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忆念无常故当精勤修法[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十二章 桑耶永固寺天成2[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我过去遇到感情上的挫折,一直困扰着现在的心情,该怎样摆脱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