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以念佛心入佛境界
 
{返回 传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2

以念佛心入佛境界
——无锡横山寺蒙山开示
2013.09.01

念兹在兹 光光相摄

  佛法就是大自在,只要我们每个人能信佛学佛、依教奉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观音菩萨大自在。佛法真好,这个方法不能没有,人间如果没有佛法了,就变得黑暗了。如果有佛法,哪怕天再黑,只要你会念“阿弥陀佛”,鬼看到你放大光明,把你当活佛对待。

佛经里讲:一个会念佛持咒、忆念经文的人,众生看到视之如佛——它看到我们会放光,看到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法的威德力。我们平时真的要念兹在兹,常常忆念佛,佛的德就会现在我们心里面。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只要你心里面祈祷,佛菩萨就会应;只要你心中有清净的水,月光就会映在你的心里。

  佛教又说:是人念佛,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在念佛的时候,佛就会映到我们心里,有多少众生忆念,佛就应众生心量而周遍。天上就一个月亮,只要你地上有水,天上的月亮就映在你那个水里。我们念佛也是,这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的境界,这样光光相摄很微妙的,所以佛法叫“妙法”。

  佛是遍知者,谁念祂都知道,所以我们念佛的人就入佛的心。我们念佛的时候,佛有没有入到我们心里来啊?佛也进入我们心里来,这叫感应道交。我们以念佛心入佛的境界,我们众生是因地的,因地的人入佛的果海——佛的威德海,以我们的分别心难以思量,因为分别心不是全能的。

将心比心即佛心

  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98.5%的脑细胞都处在休眠状态,也就是说98.5%的脑细胞这一辈子都没用过,平时工作的脑细胞只有1.5%。你想想,1.5%的脑细胞怎么能想象宇宙的真相呢?怎么能想象佛的威德呢?你以1.5%的脑细胞,想你100%的脑细胞都想不过来——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

  佛是百分之百脑细胞开发了的人。佛是人修的,我们每个修行的佛弟子,要能觉悟到自己的佛性。佛性是我们成佛的基础,佛经里说“衣里明珠”啊,每个人都有这个宝藏。这个宝藏在哪儿呢?要不要把它挖出来?(众:要)如果你不挖出来,就像我们的脑细胞,生下来是百分之百的,但是一辈子98.5%的都没用过,是不是浪费?大浪费啊。

  经典里还比喻:你不知道衣服里有一颗明珠,得不到明珠的受用,没用倒算了,你还以为自己很穷,四处乞讨、颠沛流离;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佛性是功德无量的,但是我们不知道佛性在哪儿,沉沦在六道里受苦,还不自觉。

  请问,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带来?我们的佛性在哪儿,知道吗?你说:“带来了。”带来了,在哪儿?佛性是什么?我师父讲得最简单了,大家跟我背:将心比心,就是佛心。简单不简单?一个人能够替对方考虑,遇到事能换位思考,这就是佛心,这是佛教的一个窍诀,每个人都可以用。儒教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字你看,单人旁一个需要的“需”。人最本能的需要——没有人喜欢痛苦,既然你也不喜欢,那你就不要给予别人痛苦,对不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研究这个好多年了,为什么说:我执越重,越痛苦呢?就是因为一个人很主观,他就看不到别人的需要。虽然我们都在学佛法了,但是要回光返照,要在心地上用功,怎么改变自己,让自己的我执、我慢越来越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清澈。


{返回 传喜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镇江冠城国学堂心灵讲座
下一篇:忆念出家德——弘福寺开示
 看清人类的贪婪与残暴——观《阿凡达》有感
 以何为见,以何为心
 孩子引领你走进生命
 让佛光照亮生命前程
 生起真实的信心
 生命很奇妙——新斋堂与附体者对话、开示
 超度婴灵忏悔是关键
 佛教能涵盖科学——张家港开示
 阿育王石柱显神奇
 学佛是生命的实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何谓功德[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J 573经:讲述外道阿耆毗迦出家二十余年,但修持仍一无所得...[栏目:界定法师]
 在我的记忆中从来不吃牛、马、羊好多动物的肉,是否和前世我的种子有关呢?[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善待下人,遇救免难[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百论释义破因中无果品第八[栏目:其它]
 “纵遇命难不舍上师三宝”这条戒律,其中的“不舍”是指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能海上师弘法业绩述略[栏目:隆莲法师]
 佛教的家庭观[栏目:强帝玛法师]
 佛教的感恩都包括哪些?什么是“上报四重恩”?[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