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二)如何运用止观交修发菩提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28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二)如何运用止观交修发菩提心

  修行者首先要从文字上了解菩提心,进而在平常的修行中修习菩提心。很多信众平常都有自己的修法,无论是修加行、念诵仪轨、心咒还是修上师瑜伽,修行之前都要发菩提心。

  我们时时都在宣讲,在从事任何善行之前都要先观待自己的发心。若自己的发心为无记之发心,则所修之法已非正法,于解脱没有丝毫利益,这样的修法又有什么意义?因此及时将无记之发心变成善念之发心,是必不可缺少的。若我们的发心由于染杂世间八法成为恶念发心,无论是善愿发心还是怖畏之发心,在此基础上的一切善行,不但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功德,反而成为一种罪业,当然更不应该继续这样的修法,而要当下断除这种恶念,创造善念发心。若发心具有善念,还应该反问自己的善念发心是属于下士道、中士道抑或上士道?自己所欲求的目标和出离心又是如何?

  若能如此细致观待自己的发心,并确定自己的发心确实是菩提心,那么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即便对很多修行理趣不是很理解,念诵的可能仅仅只是几句咒语,但是功德却会变成无量。相反,若不具备菩提心,即便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之中,最终所得的功德还是有限制性的。因此把有限的功德转变成无量之功德,必须依靠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仅在修行之前要观待自己的发心,在修行期间也要时时培养菩提心。作为密宗弟子,虽然我们站在真实教授的立场讲解了密宗的见修行果,但由于根机不够的原因,现前暂时还无法悟到这样的见解,因此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次第成办见解,这时止观交修就很重要。无论是观修四无量心还是发菩提心,都可以聚集在观想之中而作修学。如是观想与修止交替而修,从观想的角度中,对菩提心的理解越来越通彻,而且也会让自己的寂止越来越增上。当观想和寂止契合一起时,就是出世间禅定的见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胜义菩提心。

  因此,无论我们平常行持什么善法,实际当中都没有离开过菩提心。我们现前虽然还在修菩提心,想要圆满实证菩提心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应该懂得如何时时以止观交修来修菩提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一)真正生起菩提心需要长时间串习修行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三)如何理解快乐地修行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四)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二)善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二)为什么对佛法生起信心那么难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为什么佛教为最究竟的善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四)人身难得之数与难得之喻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二)毗卢七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三)从外内密三种圆满理解暇满人身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五)初步修法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安住于妄念的明分之上..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六)意乐清净的菩提心是转烦恼为道用的方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妙法莲华经》浅释—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上)[栏目:法闻法师]
 滋养根柢[栏目:菩提长老]
 两内侍的命运[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大乘根本加行论[栏目:陈兵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四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往生极乐的三种福业[栏目:陈义孝居士]
 中观总义 第十三课 大缘起因[栏目: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胡安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起念处,即福祸门[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介绍普贤菩萨(紫幻居士)[栏目:其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