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伽教育的检讨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8

僧伽教育的检讨
——发表于福严佛学院座谈会

  谈到修行的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修行,狭义的修行是指形式上的修行,广义的修行是指生活上的修行。惠空法师刚才所提到的,是属于形式上的修行,就是坐禅、念佛、拜忏等等,是一种特定的宗教形式,以此来达到佛法所说的修行目的。生活上的修行则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进行,即禅宗所说的“平常心”。事实上,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要能够在生活时刻保持一种修行的状态。像印顺导师、古代玄奘大师,在佛法的知见和义解认知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他们的修行程度就不能用我们所认知的,坐禅多少时间之类的方式去衡量。
  能进法师谈到宗教热诚的问题,就我几次来到台湾的认知,台湾的宗教热诚确实非常高。我开玩笑说,“弘法都带有竞争性的”,这其中,知见的正确与否相当关键。对于佛学院的教育来说,学生在佛学知识上掌握了多少並不特别重要,更重要的是正确知见的建立,此外,就是使命感的建立,这就包括宗教热诚的问题。当然,对宗教的热诚必须以信仰为基础,没有信仰就没有热诚。看到古德们为法忘躯、捨身,这样的热诚对我们来讲真是太重要了。所以使命感的培养在佛学院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至于僧格的问题,也有必要引起重视。过去的出家众必须五年学戒,但在当时的僧团生活中,戒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戒律。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戒律的范围里,如原始佛教的僧团,戒就是生活之中的事,很快就可以掌握。那为什么还要特别学戒?主要是为了僧格的培养,从一个世俗人变成一个如法的僧人,需要五年的时间来慢慢培养,所以不能离开师父的身边,出去一定要请假。但是现在有很多师父自己不精通戒律,不知该如何教导徒弟,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到佛学院的身上。合格的僧伽,就要有僧格,要以健全的僧格为基础;有健全的僧格必然就有热诚,而如果没有正见,光有热诚,也是很糟糕的事。所以在教育方面,知见、使命、僧格这三个部份都非常重要。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
下一篇:我的西园之缘——西园寺纪念画册后记
 佛教的福寿观
 大慈大悲的大
 《佛法与心理治疗译丛》总序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安住佛法修学,探寻生命真相——济群法师与青岛居士一席谈
 学做好人,学做菩萨
 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周末论坛的开示
 从无所得中求证佛法
 道得道不得,得道不得道
 成佛作祖的教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223经 内处苦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一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二[栏目:蕅益大师]
 常做佛事‧成就佛道[栏目:本法法师]
 无著声闻地说:“贤首: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应如何正解,而生起认识?[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修行进步的标志[栏目:寂静法师·福慧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三卷[栏目:圆瑛法师]
 论华日当联布佛教于欧美[栏目:太虚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律学释疑三则[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