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心理学》摘录 目录
 
{返回 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5

《佛教心理学》摘录

陈兵著

  引子
   1.时代的呼唤
   2.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会合
   3.新的综合性学科的建立
   风雷激荡的二十世纪不仅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整体的心灵结构,当人们从几千年来田园诗般平静、安适的梦境中被现代文明隆隆的机器声惊醒时,心灵的异化促使人们积极的追寻抚慰之道,由此促进了二十世纪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人们生活在经济成长迅速、科技文明发达、物质富裕的现代,精神食粮却相对的匮乏。当身心受到外在环境种种的压力,或挫折伤害,无法调适克服时,心理则易生病,产生苦闷、燥郁。
   佛教心理学指出一切痛苦的根源,昭示生命的意义价值,引导人们认识心中的秘密,抛弃内心的贪、嗔、痴,防范心理疾病的产生,帮助人类建立健全的身心,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的主流思潮,广泛吸取东方文化的智慧,并多方展现佛教的思想特色。其中,佛教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东西方文明在探索人类心灵奥秘方面的交流与融合。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佛教心理学必然更能因应时代的需求,为现代人类解决更多心理的问题,造福社会。
   当代著名佛教研究学者、四川大学陈兵教授即将出版的新著《佛教心理学》堪称目前佛教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最新力作,这也标志着这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的建立。

  1.作者简介
   陈兵教授是我国著名佛学家。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后,在新疆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系攻读道教专业,导师任继愈。毕业后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工作。  1987年调入四川大学,现任四川大学宗教所教授、研究员、博导,兼任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文史馆馆员、闽南佛学院、西藏大学兼职教授、成都市政协常委。
   现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近现代中国佛教》(已完成)、《佛教心理学》,正在指导佛教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9名,并从事佛教心理学的研究。他主张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出发,应时契机,在弘扬佛法中提升人类文明的精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佛教自身的建设。其著述合计近4000万字,个人著作发行10万册以上,获得海峡两岸学术界、佛教界的好评。

  2.内容简介
   本书从现代心理学和佛法的双重视角,对古今中外各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有关心灵的学说,作了一番现代整合,忠实地浓缩了佛法的精华,作出使现代人容易明白的诠释。既有深刻的理论论证,又有治理自心、完善人格,乃至明心见性,获得大智慧、大安乐、大自在的具体技术。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学术力作,是佛教心理学的最佳教科书,是学佛修行的必要辅导,为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了精深博大的参照体系,为广大爱好佛学和心理学的读者提供了学习佛法的方便。

目录

第一章 佛教与心理学(绪论)
第一节佛教对心的高度重视
第三节 佛教心理学源流概略
第四节佛教心理学的特质、价值和影响

第二章  心—多功能多层次的集起(上)
第一节 “心”的名义
第二节受想行识四蕴
第三节 眼耳鼻舌身五识
第四节 意识
第五节第七末那识
第六节 第八阿赖耶识
第七节 第九识

第三章心—多功能多层次的集起(中)
第一节 无记及不定心所法
第二节 善心所法
第三节不善心所法及烦恼的辨认
第四节 八十九心与百二十一心
第五节百六十世间心与八十性妄

第四章 心—多功能多层次的集起(下)
第一节四分与三量
第二节 分别与思维
第三节 梦
第四节佛教心理内容说总论

第五章 心识与业的生起
第一节  心识生起的因缘(上)
第二节  心识生起的因缘(下)
第三节  一念心生灭的过程
第四节  种子与现行

第五节  从心起业,由业感果
第六章  心身境不二论
第一节  从心身不二到依正不二
第二节  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上)
第三节  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下)
第四节  心气不二

第七章  心性论
第一节《阿含经》及部派佛学的心性论
第二节 大乘心性论
第三节  密教心性光明论

第八章 认知之检讨
第一节相名分别之虚妄
第二节 现比二量的真与似
第三节 真实与正智

第九章 自我与人格
第一节  何谓“我”
第二节 五蕴非我
第三节五蕴中、五蕴外皆悉无我
第四节 假我与无我的中道观
第五节从建立自我意识到无我真我
第六节 人格及其形成
第七节 人格的类型
第八节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第十章 欲、爱与苦乐
第一节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第二节 爱
第三节 佛教苦乐观

第十一章  老病死及宗教信仰心理
第一节 老病死亡心理
第二节关怀老病死亡,战胜老病死苦
第三节 信仰及宗教心理

第十二章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上)
第一节 以正见正志安心
第二节报恩心、责任心、慈悲心的培养
第三节 以正戒约束心
第四节 以不放逸防护自心
第五节以方便对治调心
第六节 喜舍、忏悔与七觉支

第十三章自治其心,自净其意(下)
第七节 以禅定炼心
第八节 以智慧清净心
第九节以万行庄严心

第十四章 明心见性之道
第一节明心见性的方法(上)
第二节 明心见性的方法(下)
第三节 心性之印定
第四节悟修之顿渐

第十五章  定心
第一节  定心的层次与禅定境界
第二节  定心的作用和效应
第三节禅定与神通

第十六章 修行偏差的针治
第一节学佛、练功中疾病之治疗
第二节 修炼中异常心理、异常人格的调治
第三节邪教痴迷者的心理治疗

第十七章 清净心
第一节小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第二节 大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第三节台、贤、禅三宗清净心的进程
第四节 密乘道清净心的进程
第五节佛陀的清净心

第十八章  佛教心理学的现代应用
第一节身心疾病的佛教治疗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智力开发
第六节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第八节罪犯改造、“事业法”及其它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和现代文明的启示


{返回 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心理学 第一节 身心疾病的佛教治疗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教心理学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佛教与个人成长
 智力提高及潜能开发
 佛教心理学 第一节 身心疾病的佛教治疗
 佛教心理学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心身病及生理性疾病的佛法心理治疗
 佛法对科学的启迪
 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佛教心理学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及智力开发
 空灵的艺术境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中的禅修——《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讲解[栏目:明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